鼓浪屿自来水公司旧址修缮完成,修旧如旧让文物古迹重现历史风华

厦门日报 2020-07-02 09:03:48

2020-07-02 09:03:48

鼓浪屿漳州路24号一处别致低调的庭院,是个充满故事的地方。这里曾改变鼓浪屿人吃水的方式,是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成为鼓浪屿文化遗产核心要素之一。

日前,鼓浪屿自来水公司旧址修缮工程正式完工。鼓浪屿管委会文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鼓浪屿为迎接第44届世遗大会完成的修缮项目之一,施工人员在修缮过程中注重遵循文物古迹保护的不改变原则、完整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等,尽力寻找相近材料,让文物古迹重现历史风华。

20世纪30年代鼓浪屿自来水公司的模样。

鼓浪屿自来水公司旧址修缮复原的办公楼入口处栏杆。


修缮完工的鼓浪屿自来水公司旧址。

寻找材料

更换三分之一瓦片木梁

旧址的围墙边堆叠着一米多高的瓦片,“这些是修缮屋顶后留下来的。”市鼓浪屿风景区建设开发公司工程部经理洪栋梁是修缮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他说,在鼓浪屿申遗期间,鼓浪屿自来水公司旧址曾经修缮过,而此番修缮主要是围绕办公楼部分进行收尾工作,其中,修缮的重点、难度最大的地方是屋顶部分。

翻开修缮前的资料图片,办公楼的屋顶有大量瓦片破损,屋顶内部的木檩条和木梁也遭受严重的虫蛀腐蚀,约有三分之一的瓦片、木檩条和木梁都需要更换,因此自去年9月修缮工程启动以来,施工人员就花费大量精力寻找与原始构件相近的材料。

“瓦片是嘉庚瓦,这种工艺现在很少见了,而木檩条和木梁也是以前华侨从东南亚带回来的‘龙脑香’。”洪栋梁说,一方面材料市场上少,另一方面所有瓦片、木檩条和木梁都需切割,修缮起来十分耗材。施工人员费了很大功夫从各地集齐材料,让屋顶修旧如旧,焕发光彩。“我们会好好保存修缮后剩下的瓦片,以备不时之需。”洪栋梁提到,除了屋顶,屋内的木楼梯也以同样的保护原则,加入新的原有材料进行加固,重新上漆。

充分考证

复原老虎窗和栏杆扶手

此次修缮还有个亮点,那就是复原。鼓浪屿自来水公司旧址的办公楼后期曾经过多次改造,从外部看,有的历史信息早已消失。负责修缮设计的工作人员在修缮前专门做了功课——邀请原住居民口述回忆,还找来历史影像资料。他们一一比对后发现,历史上办公楼顶部有一处“老虎窗”(天窗)。经过充分考证相关资料和访谈,并经文物部门批准,“老虎窗”在修缮过程中得到了复原。

有趣的是,工作人员还得到了一张人像纪念照片,照片背景正是办公楼入口处的栏杆扶手。但在修缮前,办公楼入口处已经变了模样,原有的栏杆扶手都不见了。同样经过充分考证,经文物部门批准,历史照片里的栏杆扶手也在修缮中复原。

【历史钩沉】

厦门供水系统

曾居世界先进水平

如今,鼓浪屿老居民打开水龙头,捧一汪清甜的自来水时,总不免想起岛上曲折的引水史。

鼓浪屿申遗网介绍,在自来水引入鼓浪屿之前,鼓浪屿居民或饮用井水,或购买用船从附近石码运来的“船仔水”。1921年,居住在厦门的富绅们委托本地出生的华人工程师林全成,共同筹划,以解决鼓浪屿与厦门的用水问题。而后华侨巨商黄奕住与林全成的父亲林振勋等人合股筹办厦门自来水公司,聘请林全成为总工程师,并请来美国工程师卫根勘测水源、选址、测量、设计。1923年,公司定名为“商办厦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1924年,公司招标选中德国西门子公司设备,在厦门岛建设蓄水池、沙滤池、水管、水塔及公司建筑,向岛内居民用户供水。

据记载,这是中国东南沿海最早投入使用的自来水供水配套设施。供水系统中,设置在赤岭的过滤池与臭氧处理为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因水质优良,吸引往来的各国商船在厦门添水。

供水公共设施

见证琴岛现代化进程

1929年鼓浪屿工部局以岛上居民饮水和火警消防急需用水为由,请来商办厦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在鼓浪屿设立供水公共设施。于是,公司又请卫根测量,由林全成及俄籍工程师设计,在厦门与鼓浪屿建设上下水码头,在鼓浪屿海口建两座低水池,在日光岩山麓及鸡冠山建造高水池,在鸡冠山还建有一栋设备用房和管理人员用房,并配备输水管道。1932年,四艘运水船和一艘拖船每天工作,开始从厦门岛将滤清的水运到鼓浪屿西仔码头。水经由电机抽入水池,再通过管道送达鼓浪屿各处。

相关史料记载,设备安装初期,鼓浪屿用水户不多,自来水公司入不敷出,拟拆除水管,鼓浪屿工部局不同意,还强制各住户、商店都要用自来水,用户增加了,自来水公司营业才不亏本。20世纪80年代,海底管道建成,鼓浪屿自此结束了吃水靠水船的历史。

相关专家认为,鼓浪屿自来水公司旧址曾经为岛上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更在鼓浪屿现代化进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同步】

鼓浪屿三处建筑

成区级文保单位

近期,鼓浪屿有3处建筑被列为思明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笔山路5号林文庆故居、漳州路18号和福州路20号。

其中,林文庆故居建于1930年,建筑基础由花岗岩条石砌成,墙用砖砌筑,门廊前仿古希腊陶立克式的水泥圆柱尤为引人瞩目。1921年至1937年,林文庆先生应陈嘉庚先生之邀,出任厦门大学校长,彼时他曾居住在这里,这处建筑也是纪念林文庆先生的难得实物。

漳州路18号于1936年建成,现为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原为英商汇丰银行经理寓所,是座具有亚热带建筑风格的近代建筑。

福州路20号以清水红砖、灰白抹灰檐口与窗套共同制造色彩和质感的对比,体现了20世纪上半叶鼓浪屿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建筑特色。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