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古民居“庶安楼”启动修缮:年久失修残损严重 修旧如旧十月完工

特区新闻广场 2020-05-20 21:59:27

2020-05-20 21:59:27

  在同安有一座名为“庶安楼”的方形古楼,是清朝康熙年间修建的,它融汇了闽西南土楼、闽中土堡两种建筑范式,是目前厦门地区少有的古民居建筑研究范本,但由于年久失修且无人居住,这座古楼曾一度成为“风雨飘摇”的危楼,最近,相关部门已经启动了对这座古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

  “庶安楼”位于同安五显镇,是清代康熙十六年当地富商所建造的民居,楼高12.5米,长24.8米,分上下三层,有48个房间,这座外观呈正方形的古建筑独立于田野之中。据传,楼体门额上“庶安楼”三个字,为清代康熙朝大臣李光地所写,有“保平安”之意。楼体内部为穿斗式架构,绕墙四面设有连通回廊,活动空间宽广,一楼设有防火洒水流砂口,二三楼有紧急通道以及瞭望防御口。

  厦门文保专家 靳维柏:明代之后倭寇海盗不断袭扰同安这个地方,这种结构外部墙体坚固,内部斗拱梁架,有这种牵拉作用非常牢固,发生地震还有一些自然灾害的时候抵御能力比较强,内部空间是一个封闭的结构对外有防御的性质。

  据史料记载和修缮单位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最后一家住户迁出庶安楼后,这里距今已有近30年无人居住,因长年经历风吹雨打,建筑本体残损严重。目前,庶安楼的楼板、屋檩、栏杆等木质材料多处腐烂缺失,西廊房坍塌最为严重,目前修缮单位正在对残存的墙体进行夯实修复。

  “庶安楼”修缮项目负责人 晏雪飞:它这个室内也是承重墙,对它要稳固用生石灰和原生土进行发酵,发酵完之后再用一些骨料,毛石碎石块,进行逐层夯实,夯的过程当中会加入一些草茎,用传统的工艺做法重砌修复。

  另外,修缮单位还将尽可能在厦门周边寻找与原有木质材料相同的老杉木,邀请老工匠进行木构建制作后,以原形式、原规格、原风貌的原则,来替换庶安楼内部的木质结构,在整体结构修葺之后,还将对墙面裂痕进行修补。

  “庶安楼”修缮项目负责人 晏雪飞:毛石墙体进行整体的一个检查加固,有裂缝的这个墙体,我们要掏缝注浆,然后用壳灰和红砂糖,把这个浆注到墙体里面去,保证结构安全。

  据了解,“庶安楼”的修缮涉及墙体结构、屋瓦面以及内部装饰等,预计整体修缮工作将于今年十月完成。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