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岛内岛外“因材施教” 齐头并进

厦视直播室 2020-05-19 21:29:55

2020-05-19 21:29:55

昨天(18日)下午,我市新公布了9个重大规划,力求通过规划引领,推动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这9个重大规划涵盖4个重大民生规划和5个重大片区发展规划:一方面在岛内通过完善教育设施、康体设施、旅游规划等,提质增效、补齐短板,实现大提升;另一方面在岛外则通过规划好新城建设、产业基地等经济发展“新战场”,实现大发展、大建设。

此次新公布的4个重大民生规划,包含厦门全市教育设施近期建设规划(2019-2023)、厦门市医疗卫生设施规划(2020-2035年)、厦门市康体设施规划、厦门市全域旅游规划。

其中,全市教育设施近期建设规划优化了全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的设施布局。规划促进岛内外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名校跨岛战略落实,加速学校建设进度,为实现现代化教育强市奠定更好基础。全市教育设施近期建设规划提出,到2023年,全市规划幼儿园项目143项,可新增学位5.68万个;小学项目102项,可新增学位13.12万个;初中项目51项,可新增学位7.29万个;普高项目17项,可新增学位4.14万个。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提出,到2035年,医疗卫生总床位达3.9万张,其中近期岛外在建3家,为华西医院、马銮湾医院、环东海域医院。远期规划新建3家,持续推动“名院出岛”战略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基层全覆盖,打造“15分钟健康圈”。

康体设施规划提出,到2025年,厦门具备承办全国性以上大型综合赛事能力,到2035年全民健身服务能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公共体育场馆平时开放率达到100%,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向市民开放率达到100%,体育设施进公园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举步可达的“十五分钟健身圈”,满足全民健身需求。同时,继续推进山海健康步道建设,规划全市步道建设未来三年达到总里程约390公里。

全域旅游规划则充分发掘岛内外旅游资源,推动厦门旅游向国际化、高端化升级,提出将打造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马銮湾-天竺山生态休闲度假区、环东海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集美国际文化研学旅行中心等八大核心旅游吸引地。

为有效促进跨岛发展、推动建设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这次我市还公布了马銮湾新城规划、东部体育会展新城规划、同翔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规划、两岸金融中心规划、厦门现代服务业基地(丙洲片区)统建区规划。根据规划,马銮湾新城用地范围约4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约50万人,将以智慧产业、生命健康、商务文旅等产业为主,建成产城融合的国际一流湾区;东部体育会展新城规划用地面积659公顷、规划人口9.2万人,将依托“新体育中心、新会展中心”,打造集体育赛事、商务会展、旅游休闲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厦门东部新城核心区;同翔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将坚持集中、连片、成规模的工业用地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优质工业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两岸金融中心将建成金融机构、总部企业集聚的金融商务中心区,成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位于环东海域的厦门现代服务业基地(丙洲片区)统建区将与其北部的同安高科技产业基地、东部翔安高科技产业基地及南部美峰现代服务业基地共同形成新一轮产业集聚平台。

【新闻观察:岛内岛外“因材施教” 齐头并进】

调整的九个规划,其实在岛内岛外有不同的方向和着力点,岛内是提质增效、补齐短板,实现大提升;岛外则通过新城建设、产业基地等经济发展“新战场”,怎么看待这样的岛内岛外不同着力点。

跳出厦门岛,建设大厦门,真的是几代厦门人的梦想。厦门推动跨岛发展从2002年至今已经十八年了,十八岁已经是成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现在来看,厦门的跨岛发展的成果是非常明显的,无论是从产业发展、还是从百姓生活,都有了显著的变化。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空间距离感小了,特别是1、2号地铁开通,去集美海沧的时间成本大幅度下降,像我自己住在海沧,2号线开通了每天上下班20分钟,比自己开车还要快,从这个上下班的时间成本上来看,根本不会有太强烈的岛内外的差异感。

另外,还有一个数据可以很直接地显示出厦门跨岛发展的成果,最直接的一个数据就是去年岛外四区常住人口已达224.1万人,超过岛内19.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52.2%,越来越多的新厦门人愿意选择定居在岛外,生活在岛外。

其实造新城这件事,全国并不少,但是个别地方的新城出现了一些很奇怪的模式:就是有大马路、大建筑、大立交、大草坪,但是缺少产业支撑,完善的配套,导致很多新城成了“睡城”。对比这些新城,厦门跨岛发展一直是两条腿走路,一边加快产业发展和一边进行城区拓展,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一方面厦门不仅有了通达岛外各区的四桥一隧,厦门北站、厦门地铁、翔安新机场海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同时各种医院、学校等配套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像天马微电子、电气硝子、华为鲲鹏等等高新技术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岛外,两条腿走路也让厦门跨岛发展底气十足。

岛外一直在不断地发展,那岛内我们说是提质增效、补齐短板,具体要怎么做?

虽然我们手掌打开了,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只关心手指,忽略了掌心。发展空间不足是厦门岛目前发展的最大瓶颈,但是客观说,厦门岛的空间开发已经趋于饱和了,所以不能只向空间要发展,而是要做精,比如发展总部经济、发展科创产业等等,这些都是单位产值高的产业,适合岛内布局,另外也要补齐岛内的短板,特别是民生短板,比如学位增加,因为相对于岛外来说,岛内由于单位人口密度大,配套的学校学位压力大,再比如老旧小区的提升,岛内很多小区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需要对他们进行提升满足居住在这里的居民的幸福感,那今年启动的湖滨一里到四里的改造其实也是在探索厦门岛内很多老旧小区老旧社区改造的模式。

其实我们现在在关注厦门岛内的发展,也是在摸索未来厦门未来的岛外发展模式,因为随着岛外的发展进入一定的程度,土地优势也会逐渐缩小,也需要学习岛内的发展模式。

我想只有因地制宜,根据岛内岛外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让厦门岛内外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推进岛内外发展齐头并进,而厦门也会因为城市空间和发展格局的变大,真正成为“大厦门”。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