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师:在古籍里留住中华文化
在厦门市图书馆收藏着不少记载着历史文化的古籍,不过经过了这么长时间,很多古籍已经是千洞百孔,纸散字碎,无法翻阅。要留住这些即将消失的历史文化,就需要借助古籍修复师们的一双巧手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古籍修复师,是如何让这些沉睡的古籍“复活"的。
在厦门市图书馆集美新城馆区五楼这间藏在角落里的古籍修复室里,柯菁和同事正在着手准备古籍修复工作。
厦门市图书馆古籍修复员 柯菁:补破洞,像这个书上面有这么多虫洞,我要给它补起来。
柯菁从2007年开始做古籍修复。她说每本古籍的修复,都要经过配纸、补洞、压平等20多道工序。其中,“补洞”是整个修复工作中,最考验耐心和技巧的一个环节。古籍页面上大大小小的蛀洞,需要修复员根据长时间积累的手感,借助毛笔和镊子相互协作,用浆糊把配纸与古籍上的破洞“搭连”起来进行修补。
厦门市图书馆古籍修复员 柯菁:利用浆糊来把纸张固定在古籍纸上面,配纸太细的话搭不住,口搭得太多的话,会影响整本书。就会凹凸不平、
在柯菁手里,纸张反复搭连、起落,原本破损的页面逐渐被修补完整。
厦门市图书馆古籍修复员 柯菁:如果说破损需要补得多的话,就从中间走开始,因为你纸张碰了水以后就会有个收缩性,如果先补角落的话有可能它这个力就不均匀,一定要说这个技术的话,我觉得最关键还是要静得下来,耐得住寂寞。
而“补洞”其实只是完成了修复工序的基础步骤。接下来,喷水、压平也同样考验着古籍修复师的耐心和技术。
厦门市图书馆古籍修复员 柯菁:锤重了把书锤坏,锤轻了又达不到这个效果,这个锤书我也是琢磨了几年。
最终,完好锤平的古籍纸张,通过手工缝定之后,才算完工可以进入库房保存。
柯菁说,一般完整修复一本古籍,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目前,在厦门市图书馆里藏有上万册古籍,都需要他们每天进行修缮,每年在他们手里修复的古籍有七千五百多叶。虽然工作重复琐碎,但他们却丝毫没有感到厌倦,在他们看来双手修复的不仅是古籍,更是在保护和挽留中华传统文化。
厦门市图书馆古籍修复员 柯菁:让人很自豪的事情,我们修复的是书,勾连的是文化,看着这些一件件文物,在我们的手上,重拾生命,能够继续留存下来,我觉得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骄傲的事情。
厦门市图书馆古籍修复员 杜亚平:这个保护和传承是一定的,在我们手里的时候还能承接一下,就让它不至于就这么老化下去,抢救一个文化载体,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尽量保护它,焕发新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