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舞新春 顺风顺水
新春佳节,我们的记者也带大家去寻找厦门与蛇有关的元素,讲述蛇文化故事。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中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的一项祈福、祭祀活动,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在王船船尾两侧一般会有“蛇”一样的装饰图案,它是蛇吗?今天,我们就跟着记者去一探究竟。
记者晓慧:蛇舞新春,大家过年好!“送王船”是我们闽南老百姓非常熟悉的一个传统民俗活动。那我身后的这艘,就是“送王船“当中的王船,我们今天要找的“蛇”,就藏在这样的王船之中。
“送王船”是流传于闽南沿海社区、村落的古老民俗活动,如果您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王船”的尾部两侧,常常画着两个身形长条的动物,像蛇一样弯曲游动着。它是蛇吗?又为什么会出现在王船上呢?
湖里区王船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文旌:它其实不算是蛇,相传说当年的话在渔民出海打渔的时候,他的船尾破了一个洞,水一直进来,但是忽然间有这样的一只我们闽南话叫做“胡溜”,刚好就顶住了那个洞,让他能够平安地把他打到的这些的渔获,全部平安的带回了岸边。
陈文旌是湖里区王船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他所说的“胡溜”,另一个俗称叫“海泥鳅”。把“海泥鳅”作为图腾画在船尾,主要是承载了人们出海时对“平安”的期盼。
湖里区王船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陈文旌:只要是出海打渔的船都会有这样的图腾在,代表一个是吉祥一个是平安,海上不要出任何的事故,能够把鱼平安地打回来。
虽然这一特殊图案并不是指代“蛇”,但人们会把“福船”中的不同部位和构造用十二生肖来命名,这其中,船体两侧的护木就被称为“水蛇”,这一构造在保护船体的同时也可以作为衡量船只吃水深度和头尾平衡的准线,蕴含了古人造船的“大智慧”。
作为非遗传承人,多年来,陈文旌带着王船走出校园,走进大众。他研发出不同难度的王船模型教具,让孩子们也能动手“造王船”。
湖里区教师进修二附小学生 蔡逸宸:这个船来自于古代,体现了古代人的智慧,长期在海上生活的智慧的结晶。
湖里区教师进修二附小学生 申跃杰:“送王船”代表敬天爱人,对海洋的崇敬,想要让家人出海旅行很平安。
湖里区王船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文旌:我一直在做的是学习技艺的过程当中,(有)一个文化的渗透。非遗文化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东西,而是应该走入平常百姓家。
记者晓慧:借着王船,也希望大家能够在蛇年里,能够顺风顺水,吉祥兴旺。
![](/themes/default/images/unfol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