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首话发展·一线见闻(一)以改革开放助推“厦门服务”扬帆出海
过去一年,厦门聚焦高质量发展,以深化改革开放赢得发展先机、以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重大项目建设纵深推进跨岛发展、以民心工程增进民生福祉,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从今天开始,《厦视新闻》推出“年终岁首话发展·一线见闻”专栏,记者以实地走访、蹲点调研的方式,深入经济工作重点行业领域和基层一线进行采访报道,重点围绕改革开放、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建设、民生保障、两岸融合发展等领域取得的新突破,全面梳理2024年厦门高质量发展成绩单。今天,我们首先聚焦改革开放,厦门积极打造法务资源集聚区,为企业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提供更优法治保障。
汇智集团厦门机构负责人 赖小敏:我们目前的团队基本上是从各地调过来的,都是福建人,福建的客户是闯海的第一批人。能够陪伴福建企业国际化的进程,是我们这群有福建本土情怀的专业人士,致力想推动的事情。
总部位于香港的汇智集团,是一家专注跨境业务以及配套商、法、财税等专业服务的企业。2023年9月,汇智集团签约入驻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作为福建人的赖小敏被派驻到厦门负责管理工作。
汇智集团厦门机构负责人 赖小敏:客户的出海需求是在井喷式地发展,我们每天都在接客户的咨询,我们的同事每天要么在会上,要么在会下跟客户沟通,要么就在见客户的路上。
在赖小敏的印象里,“忙碌”是过去一年的关键词之一。除了不断落地的方案和项目,去年3月,在厦门自贸片区的支持下,汇智集团发起设立全国第一个海丝跨境财富管理服务中心,汇聚全球家族办公室资源,推动跨境咨询、资金和人才的汇聚和流动。仅在前期筹备阶段,服务中心相关合作服务机构就为厦门自贸片区的一家跨境企业引入境外投资资金三千万美元,实现了“开门红”。中心还推动马来西亚斯巴达资本、诺亚财富落户自贸先行区。
汇智集团厦门机构负责人 赖小敏:我们也希望借我们作为发起人,抛砖引玉,让更多关注这个板块的服务商或者是一些创投资本能够进来。把好的项目对接给好的资本,我也希望明年能够把本地的团队建设做起来,搭建好一个生态圈,才能陪伴更多的福建企业“走出去”。
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迎新机。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新一批全国推广的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其中,构建国际法务运营全链条服务新模式,便是赖小敏提到的“生态圈”。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积极打造“海丝国际法商融合服务基地”,创新推出“3+N”融合服务模式,为境内外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接轨国际的投融资、税务、法律、金融等“一站式”融合服务。福建旭丰(自贸区厦门片区)律师事务所便是基地成员之一。律所高级合伙人廖山海告诉记者,涉外服务是律所的传统核心业务之一,选择进驻法务区,除了看中这里法务资源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法商融合”是最为吸引他的一点。
福建旭丰(自贸区厦门片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廖山海:(例如)在涉及到航运,有大量的国际惯例,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许不(单)是律师可以解决。“法商融合”实际上打造一个能够为境内外客户提供综合性的服务集群。有很多泛法律的服务机构,包括财务税收、知识产权,我们也非常喜欢跟他们一起合作。
入驻短短半年,律所承接案件数量超120件,服务客户合约标的金额近5800万元。不仅通过高能级的涉外法律服务,护航国内企业“走出去”,旭丰还积极把境外企业“请进来”,并“留厦来”。前段时间,律所就力荐了来自香港的企业入驻厦门自贸片区。
福建旭丰(自贸区厦门片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廖山海:我们目前比较密切的,比如说跟印尼的合顺律师事务所建立一个业务的联络代表处,跟香港汇智集团有设立了业务交流中心。未来我们肯定会考虑,随着我们的客户走出去,协助客户寻求当地的法律机构支持,这也是我们入驻海丝中央法务区做的长远考量。
从设立之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锚定方向先行先试,截至去年10月,海丝国际法商融合基地聚集了包括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厦门)代表处等160家服务机构,累计提供各类服务超5000件。这里正逐渐成为“一带一路”上的国际商法融合“大本营”、厦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生动实践和重要“样本”。
与此同时,活力满满的厦门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全球发展的坐标体系中,改革新招、实招频出:全国首创“企业创新税收指数”;自贸试验区、金砖创新基地、海丝中央法务区等平台载体优势叠加;创新“跨境电商+中欧班列+丝路海运”新模式...…不断敞开的大门,也让厦门更进一步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勇担国家重大使命中创造发展机遇、拓展发展空间。
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秘书长、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学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房东:厦门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前沿的阵地之一,非常重要的是人才,要有懂外语、懂经济、懂商事、懂法律、懂国际规则、懂国际组织运作的复合型人才,比如说设立涉外人才法治培养的学院,跟国外的一流高校展开联合培养的机制,我觉得这是当下可以去做的工作。
在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采访的这几天,“国际性”、“涉外性”是我们听到最多的词汇。它打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推动境内与境外法律服务接轨,不仅成为厦门营商环境优化的生动注脚,也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贡献“厦门方案”与“厦门智慧”。以海丝中央法务区为例,厦门以先行之姿书写“改革开放”的答卷,一批具有厦门辨识度的改革创新举措在全国首创试验或复制推广,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竞争力加快塑造。我们也期待站在国际舞台上的厦门,能够持续敞开大门,积极拥抱发展机遇,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不断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