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同安·同心:我们在海外有个家

两岸新新闻 2025-01-04 22:15:48

2025-01-04 22:15:48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继续来看系列报道《四海同安》。今天我们推出第四集《同心》。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各地,仍存在着许多同安公会或会馆,续写着海外同安人的奋斗史。当下南洋打拼的同安人迷茫、无助时,公会如同灯塔,照亮他们的拼搏路、回家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公会成为海内外同安人联络乡情的桥梁,传承同安精神的纽带,是四海同安的同心之家。

寻找同安人的足迹,我们一路来到槟城,在槟城乔治市的老城区里,一栋白色双层建筑吸引住了我们,牌匾上刻着“同安金厦公会”六个汉字。

槟城同安金厦公会会务顾问 李荣智:早期公会这里有一个估俚间,家乡人来同乡人来,来的时候没有亲戚朋友,同安人来找工作(需要依靠),然后大家说要成立一个公会。

估俚间是早期东南亚华侨华人的一种住宿形式,当年漂洋过海到槟城的祖辈,人生地不熟,如何落脚是个问题,那一声同安乡音,便如通关密码,让漂泊的人儿有了安家之所,慢慢地,小家变成了大家,1923年,槟城同安金厦公会成立,成为海外同安人一处归所。

槟城同安金厦公会青年团总团长 柯仕亮:刚好到2023年,就是刚刚好100周年,所以我们就是邀请了来自各地,尤其是我们厦门,包括六个区的的乡亲们一起出席盛宴,难得一个会馆可以保持100年,走来不容易。

2023年是槟城同安金厦公会成立100周年,公会还特地设计了厦厦、金金、同同三只吉祥物,表达对祖籍地的思念之情。

槟城同安金厦公会青年团总团长 柯仕亮:三个吉祥物手牵手就代表着我们手牵手一起走,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先贤走来是不容易,所以我们做后辈的是延续这个精神,把它一直延续下去。

如今,随着厦门与槟城的直飞航班重启,不少年轻人纷纷踏上寻根之旅,作为槟城同安金厦公会青年团总团长,柯仕亮一直忙着帮大家联络宗亲。

槟城同安金厦公会青年团总团长 柯仕亮:前几个月就有一个乡亲,问我说可不可以帮他找回(他的老家)旧址,在网络上是找不到的,后来我们透过了同安的侨联,帮忙找到了,尤其是他说他爸爸80多岁了到现在都没有机会回去,当时找到地址他很兴奋,他们一家人好像是17个人回去了。

厦门卫视记者 曾向凌:家是海外游子的港湾,无论是在槟城,还是新加坡,同安会馆都作为当地华社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同安人白手起家的故事。

在华人比例超过七成的新加坡,有太多的城市细节将人们牵回到漫长的华侨华人史。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已经有同安人下南洋谋生。1821年,新加坡开埠后的第三年,一艘从中国南来的大帆船,便载着同安人从同安县的澳头村出发,来星岛落脚。1931年,来自同安地区的华人组成社团,创立了新加坡同安会馆。1984年,在同一条街的不远处,新的会馆大厦落成,一直运作至今。

新加坡同安会馆前秘书 简兴强:大厦虽然是完成了,但是所得到的租金,只能够还我们贷款的一部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支撑下去,不过当时也没有人,有什么怨言。

会馆的建立,为同安乡亲寻根提供了便利。今年初,在会馆和厦门市同安区侨联的帮助下,凭借着一个祖籍地名——同安古宅下铺村,新加坡华人黄瑛女士成功寻根,接续上断了线的亲缘。

新加坡同安乡亲 黄瑛:虽然我是第四代的新加坡华人,我一直对中国有很深的情怀,从小我的父亲,他就一直告诉我,他说你不只是新加坡人,你是中国福建同安,所以你不可以忘记你的祖先,来自何方,苍天之树必有其根,我们认祖归宗,让我们生活更有底气。

历经沧海桑田,绵延不息的同安会馆,依然闪烁着光芒。自19世纪以来,华人会馆的变迁已成为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史的一道侧影。如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中新两国合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会馆也将从历史基因中寻获新的现实价值。

新加坡同安会馆主席 胡家财: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了谋求会员的福利,同时也联络我们乡亲们的感情,我们也是一直在推动,寻根的一些活动,与大家的力量合作。

四海同安,同心安家。同安二字刻在牌匾上,更刻在祖祖辈辈人的心里。一座同安会馆,一部奋斗史,这是同安人在海外一起安下的家,家里人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家里的事,愈加温暖动人。

下载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