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这一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举行:聚焦基础建设 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今天(27日)上午,厦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厦门这一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邀请相关市领导及“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市政园林局、厦门港口局、翔业集团”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介绍厦门这一年基础建设的有关情况。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上官军:欢迎出席厦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议程有两项,第一项,请张志红副市长介绍厦门这一年基础建设的有关情况;第二项,现场回答记者提问。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
副市长 张志红:今年全市“海、陆、空”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齐头并进,在建的交通项目100个、总投资2725亿元,其中重特大项目9个、总投资2165亿元,向拥有世界一流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的目标迈出更坚定的步伐。今年翔安港区1-5号集装箱泊位先导工程顺利开工,建成后将新增4个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投资近400亿的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在建的轨道交通项目线路总长113公里,预计今年可完成固投超200亿厦门新机场锚定“2025年底基本建成,2026年3月校飞,2026年底通航”总目标加快建设,片区69个在建项目提速提效,预计今年可完成固投约145亿元。
这一年,我们持续推进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让厦门更生态更宜居。我们启动实施筼筜湖第六期综合治理工程,策划23个项目,总投资32亿元在2023年开展首批25个城中村治理基础上,今年开展第二批46个城中村治理全面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截至今年11月,改造老旧小区336个、房屋1000栋,惠及4.7万户。
这一年,我们系统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让厦门更韧性更安全。今年新增干支线廊体16公里、缆线管廊63公里。完成思明区民族路、翔安区洪钟大道等13处易涝积水点整治。策划实施厦门科学城后田片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等内涝治理项目79个。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上官军: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各位记者朋友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请问今年在提升水路客运交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厦门港口局局长 任国岩: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完成了一系列客运码头的改造和提升“地中海”号邮轮首次来厦门开启了厦门为母港的航线,邮轮上客率创下新高。在两岸交通融合方面,今年以来加密布局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由每天16班增加到每天20班,同时重新开通厦金水路邮政通道,促进厦台往来通道应通尽通。制定和执行“小三通”行李托运新规,有效化解安全隐患,提升旅客乘坐舒适度。今年1-11月,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旅客吞吐量突破110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77.7%。总客运量约占两岸人员往来的20%,占闽台之间海上客运量的90%以上,成为两岸往来最便捷的“黄金通道”。
人民网记者:除了已开通运营的1、2、3条线路外,目前在建的线路有哪几条,进展情况如何?有市民朋友看到4号线上线调试列车红色的外观,亲切的将4号线称为“闪电侠”,大家也很期待能早日坐上这列地铁,请问4号线和我们已经运营的1、2、3号线有什么不同?什么时候能开通运营?
市交通局局长 李宗泽:在建的线路包括:3号线南延段、机场段,4号线,6号线林华段、集同段,全长共113公里。轨道交通3号线机场段、4号线机场段,6号线林华段力争2025年开展列车上线调试,2026年实现通车试运营。
刚刚这位记者提到4号线被称为“闪电侠”,顾名思义,这条线是我市目前在建线路中时速最快的线路,最高时速高达120公里,可以实现半小时快速连接厦门北站与厦门新机场两大交通枢纽。4号线也是我市首条全自动运行线路,可实现无人值守下的全自动运行。4号线目前还正在开展列车上线动态调试工作,计划2026年6月开通运营。
中国日报记者:目前厦门新机场建设进度怎样?未来投用后将为旅客市民们带来哪些全新体验?
翔业集团董事长 苏玉荣:我们在确保安全、品质和质量的前提下,总体建设进度超前,目标2026年底通航,并争创鲁班奖。已提前完成航站楼主楼钢屋盖合拢,提前完成航站楼金属屋面和幕墙闭水。现在航站楼精装修样板段基本完成,机电工程和大面积精装修基层施工已全面铺开。机场主体工程预计在2025年底会基本建成。我们设计了1万平方米中转厅,中转旅客只需步行350-500米,就可以实现快速中转。候机楼的二层、负二层分别通过连廊与交通中心连接,旅客步行100-200米就可以快速换乘地铁、公交、出租车、私家车等多种交通方式。
福建日报记者:今年,厦门出台免费一张床政策,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在住房保障方面,有什么新举措?特别是为了促进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住房突出问题,推出了哪些新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市住建局局长 李德才:今年已筹集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3万套。我市主要通过“一张床、一间屋、一套房”政策组合拳,重点促进解决新市民、新青年人住房突出问题。为解决大学生求职前的过渡性居住需求问题,我们推出了“免费一张床”政策,从今年4月政策出台起至今,已累计入住3866人(次)。量身定制大学生“5年5折租房”政策,2021年起至今,累计发放大学生补贴12个批次、8.07亿元,惠及22.6万人次。推出保障性商品房、高层次人才住房等住房类型,以4.5折出售,满足其留厦长期居住需求。2017年起至今,已累计分配房源1.37万套(间),惠及4.11万人次。
澎湃新闻记者:厦门这些年建了不少公园,今年以来,政府在公园建设和功能提升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市市政园林局局长 蔡伟中:厦门是福建省首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市共有公园313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1平方米,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今年,围绕群众对高品质人居环境的新期待新需求,我们进一步优化公园“软、硬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诗与远方”。我们在去年启动了园林绿地开放共享试点,让公园绿地可进入,十里长堤、环东浪漫线游人如织、好评如潮。今年继续在海湾公园推动开放共享,打造公园“夜经济”,举办“元宵奇妙夜”、闽台非遗市集等互动体验活动,吸引超50万人次。全市共有143个公园设置适儿化设施、其中今年新增62个,成为市民“遛娃”的好去处。我们还探索附属绿地功能提升,将高崎、前埔两个半地下的水质净化厂上盖的附属绿地打造为全民健身新空间,这也是今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香港商报记者:筼筜湖是厦门的“城市会客厅”,请问今年在湖区治理提升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身为普通市民的我们,普通群众能在哪些方面体验到这些工作带来的变化?
副市长 张志红:今年,我们重点在“水更清、景更美、管理更精细”上下功夫。坚持岸上、水下统筹施治。岸上,通过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大力推进“雨污分流”工作,实现“源头减排”。水下,筼筜湖第二排涝泵站和西堤闸等工程建成投用,湖区整体水动力明显改善,水质稳定优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大力推进湖区公园建设匠心打造筼筜湖健身步道,与山海健康步道,湖边水库、五缘湾等环湖步道等形成岛内“一环三水一横一纵”的步道体系,不断丰富家门口的运动休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