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厦视直播室 2024-12-23 21:42:10

2024-12-23 21:42:10

我们来聊健康养老的话题。今年9月发布的《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3亿人,占总人口的21.1%。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最新的《2023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也显示,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有研究预测,未来一段时期,这个数字还将保持每10年增长2到3岁的速度。

厦门持续深化医养结合 守护幸福“夕阳红”:优化团队服务 满足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养老需求正大幅增长,如何推进健康老龄化,让养老真正变“享老”也成为重要的话题。这其中,深化医养结合,就是我国推出的重要举措。而在厦门,全市现有医养结合机构39家,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签约合作186对,基本实现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持续深化医养结合, 守护幸福“夕阳红”。

优化团队服务 满足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优化团队服务,是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保障。在厦门莲花爱心护理院,护理人员正在通过鼻饲喂养的方式,为重度失能老人补充营养。作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护理院依托厦门莲花医院的医疗资源,由医生、护士、康复师、护工等组成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生活照料、住院治疗等一体化的医养服务。

家属 谢女士:我老爸脚有个洞,他本来(洞)蛮大的,经过几个月 两三个月来,治疗有效果。

护理院还专门设有安宁疗护区,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为老人提供临终关怀。投入运营以来,护理院共收住老人3400多人,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过80%。

厦门莲花医院常务副院长 王昊平:作为普惠型养老服务机构,在我们这个体系里面,长期助养的老人是以失能失智、临终关怀以及办自理能力为主的,所有老人百分百可以由我们的医护和护工团队进行照护。

推进“一对一”对接机制 基本实现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

依托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厦门持续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一对一”对接机制,基本实现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等签约合作186对,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老人提供服务超9.8万人次。在厦门弘爱养护院,来自厦门弘爱医院的全科医生会在这里定期查房,指导护理人员识别处理老人突发状况。为了更好实现医养“无缝衔接”,医院搭建了一条24小时畅通的“绿色通道”,探索“互联网+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让养护院长者看病就医更加便利。

厦门弘爱医院全科与老年医学科主任 王军:我们微信群里可以及时引导他去哪里治疗,需要做一些检查,比如CT、磁共振,我们可以提前给他约好。(同时)我们现在正在探索一条道路“弘爱家医”(服务模式),(居家)老年人如果有什么情况,可以及时在“弘爱家医”群里面提出来,我们全科医生及时给他指导

发展居家社区服务 医养结合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发展居家社区服务,将医养结合延伸至“最后一公里”。眼下,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托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开展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项目,积极预防和干预老年疾病。例如,思明区厦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8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定期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上门体检、护理等服务,及时了解老年人身体状况并对症治疗;同时,开通家庭病床服务,目前已建设家庭病床35张。

思明区厦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陈文珊:老人家比如说需要换药,还有一些需要插管,开这些日常的或者慢性病用药,我们现在依托于整个网络,我们所有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每个团队包片区,随时有问题都可以对接联系。

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发文 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此基础上,未来还要如何继续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呢?近日,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对促进医养结合做出部署。继续来了解。

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指导意见》围绕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从四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

一是加强质量管理。要求医养结合机构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全面落实诊疗规范和行业标准。将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纳入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鼓励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纳入紧密型医联体统一管理。

二是提升服务质效。推广团队服务模式,建立由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康复治疗人员等组成的服务团队,提供综合连续的健康服务。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加大医保支持力度。发展居家社区服务,推进“互联网+医养结合”,发挥中医药优势。

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引导医疗、护理、医养照护与管理等相关专业毕业生到医养结合机构就业,支持退休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工作。拓宽院校培养与机构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培训路径。

四是保障服务安全。要求医养结合机构健全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各级卫生健康、民政部门分别对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进行行业监管,医保部门加强对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医疗服务行为和医疗费用的监督。

《指导意见》还指出,加大医保支持力度,支持各地综合考虑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治疗性康复辅助器具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等,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增加能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床位数量。

新闻观察: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是邵琦,刚才我们说到了,国人的预期寿命已经78.6岁了,咱们身边的长寿老人也越来越多,当长寿真的来临,我们准备好了吗?现在医养结合作为健康养老的重要举措已经在路上了,咱们未来还可以怎么干?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北大教授胡泳的事情,他赡养自己老年痴呆的老母亲,整个人的生活都被屎尿所困,胡泳把自己照料母亲过程中的无法言说的压力写下来,全网刷屏了,因为庞大的失能老人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痛,北大教授尚且如此,其他人呢?只要老年人还是习惯于居家养老,我们就要把医养结合做好,这样才能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高质量的医养结合重在触达和便利

国家卫健委倡导要做“高质量的医养结合”,我认为高质量不仅仅是服务的高质量,更重要的是服务的触达和便利,我们的养老院做医养结合基本都能达标,但是居家的大多数呢?不管是家庭医生、互联网服务,价格合不合适,呼叫上门方不方便,厦门现在正在破解“最后一公里问题”,但是最后一公里不能只停在菜单上,要让大家真的能点到、选到,物美价廉。包括胡泳教授说到的,当子女遇到工作突然的情况要离开家的时候,或者需要喘息的时候,有没有可能有个专业的团队来家里顶上。

应对长寿社会 医养结合助力健康老龄化

最后说到长寿社会的问题,我们的预期人均寿命马上就80岁了,所以不再是人生七十古来稀了,为什么我们越来越长寿,秘诀是什么?专家研究过,就是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更好的医疗保健,我们要正视我们已经进入长寿社会的事实,我们也要付出相应的成本。长寿可以存活,但是也会受到慢性健康等问题的困扰,我们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去抗击慢性病,所以医养结合也是健康老龄化。我父亲常跟我说,身体健康,不拖累子女,比什么都强。我想很多老人都有这样的心态。

重新定义老年人 让他们过上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就像你刚才问的那样,我们为长寿做好准备了吗?我们要重新定义老年人,现在不少老人不是开玩笑说吗,60岁正是闯的年纪,未来我们可能要到80岁才算老人。年龄的界定要变,但是更重要的是观念和认知要变。60年的人生设计和80年的人生设计不一样。健康寿命比寿命本身更重要,做好医养结合、健康老龄化,才能让老年人过上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