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河长治:解决小微水体“短板” 海沧区启动“公共类池塘提升三年行动”
有句老话说“村庄美不美,重点先看水”,小微水体不仅是我们城市水环境的毛细血管,也是村居环境的体现。近期,海沧区启动“公共类池塘提升三年行动” ,将投入近1000万元,对辖区的一些公共池塘做全面提升,尤其是目前依旧存在的“短板”问题。今天的《河长制河长治》。
榕树掩映,碧波粼粼,位于东孚街道洪塘村赤土社的池塘,如今已经成为了村里的一处景观打卡点。从2019年开始,经过雨污分流,清淤疏浚等多项改造,之前村民们避而不及的臭池塘,如今焕然一新。不过水质改善了,补水依旧是个难题,此次海沧区启动的“公共类池塘提升三年行动” ,将有效解决赤土社池塘补水难的问题。
海沧区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 熊辉:它就有比较先天的优势,因为它靠近我们过芸溪三号支渠。然后目前街道也在组织对过芸溪三号支渠进行全面清淤,然后后期我们可以把三号支渠的水,作为我们池塘的稳定水源记者从海沧区河长办了解到,目前全区52个公共池塘,普遍存在生态补水不够、生态系统不完善、生物多样性不全等问题。此次实施的“提升三年行动”,将投入近1000万元,着重解决小微水体目前的“短板”,继续做好“水文章”。
海沧区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 熊辉:针对全区的所有公共类池塘,会选取一些条件比较好的池塘。先行试点,参照我们洪塘公园的管养模式,构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鑫龙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环境工程师 代双艳:也会对池塘的水质做一个水质监测,如果监测到的指标发生异常的话 ,会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对水质进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