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医疗保障新篇章

厦视直播室 2024-11-24 20:16:44

2024-11-24 20:16:44

今天我们关注医疗服务价格项目。首先来解释一下,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是医疗机构提供诊疗服务的计价单元,与百姓看病就医息息相关。大家平常看到的或者听到的“诊查费”、“护理费”、“手术费”、“检查检验费”等,都属于这一范畴。不过长期以来,由于各省实行属地管理,不同地区间的医疗服务种类与价格都存在不小差异。为了使价格项目更能适应临床诊疗和价格管理的需要,近三年来,国家医保局组织专家团队,研究编制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以此来统一指导各地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国家医保局解读17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

昨天,国家医保局举行发布会,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进行首场解读直播,各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具体都规范了哪些项目,有哪些优化和亮点?长远来看,立项指南的实施,会给群众就医体验以及行业发展带来哪些变化?一起来关注。

让医院收费更清楚 让患者付费更明白

据介绍,“让医院收费更清楚,让患者付费更明白”是编制立项指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已编制发布了器官移植、口腔种植、产科、护理等17批立项指南,合计涉及271个主项目、250个加收项、88个扩展项,加起来共有收费编码609个。

“合并同类项”让收费更规范 项目“上新” 更有前瞻性

相关负责人介绍,相继发布的立项指南有多个亮点。一是项目规范更有兼容性。(此前我们国家医疗服务价格实行的是各省属地管理,由地方医药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价格项目、确定价格水平,因此地区之间价格项目的数量、内涵差异都很大。比如数量上,有的省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有几千个,有的省份有数万个。项目内涵上,同一个价格项目名,在不同的省份却有完全不同的服务内涵。从项目价格上看,各省差异则更大。一些地方还会按操作流程拆分价格项目,增加了医疗机构计费负担,群众也看不懂。因此立项指南的编制,是为了最终实现信息透明化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使医疗价格项目能够更好计价、更好执行、更好评价。

国家医保局价采司医药价格处处长 蒋炳镇 :项目合并的同时价格也会相应调整,比如新的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等项目落地时会适度上调价格,以更好体现技术劳务价值。

二是项目上新更有前瞻性。新出台的指南中一些项目是首次新增,聚焦四个关键词“老、小、病、新”,为的就是满足群众多样化就医需求。比如,为呵护“一老一小”,新设“床旁超声”、“免陪照护服务”、“安宁疗护”,以及“早产儿护理”、“新生儿护理”等价格项目。同时,支持医疗机构为危重症患者提供跨地区紧急医疗服务,新设“航空医疗转运”价格项目,架设一条“空中绿色通道”;新设质子放疗、重离子放疗、硼-中子俘获治疗等价格项目,这类高端医疗装备进入临床后,可以按新价格项目收费,有利于加速前沿技术的临床转化,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新的治疗选择。

以临床为导向增加“人工智能辅助”扩展项

新指南中,还有一项被首次列入价格构成,就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怎么避免新技术使用给患者带来额外的收费负担?立项指南不仅对存量价格项目进行了重塑,更对新项目的内涵有所扩展,为新技术留下了收费接口。

国家医保局价采司医药价格处处长 蒋炳镇 :人工智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医生提高诊断效率,但现阶段还无法完全“平替”,在已经收取相关诊疗费用后,如果额外单就人工智能辅助技术再向患者收费有失公平。对此,国家医保局分析人工智能潜在的应用场景,在放射检查、超声检查、康复类项目中设立“人工智能辅助”扩展项,即同样的价格水平下,医院可以选择培养医务人员进行诊疗,也可以选择使用人工智能参与诊疗行为。

国家医保局解读17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

除了新增价格项目的加法,此次立项指南中也有减法,国家医保局将指导各省在明年三季度前做好对接落地,并持续指导各地试运行2到3年,我们接着来看。

对应纳入服务范围但未能做到的项目应减收

国家医保局在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中明确,对于一些应当纳入服务范围但医疗机构没有做到的项目,应采取减收政策。这种情况在患者拍CT、核磁等影像时会经常发生。据了解,针对群众都希望CT、核磁等影像能够实现手机电脑可查、跨医院可用,以此来减少重复检查、过度检查的问题,此次立项指南中,《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首次统一将实体胶片从项目价格构成中剥离,由患者按需选购,不捆绑收费。过去,一些地方将实体胶片的费用打包在检查项目的价格中,患者在交检查费时已支付了胶片费用。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进步,影像信息的存、传、阅已可以脱离实体胶片,将胶片存储在“云端”,也会给患者带来更多便利,尽可能减少重复检查,因此医院如果具备“数字影像处理和上传存储服务”,实体胶片这部分费用也应当扣除。

持续指导各地试运行2到3年 适时推出新版全国目录

立项指南的编制出台,标志着规范统一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入“快车道”。除了已经公布的17批项目之外,妇科、麻醉科、综合治疗类项目已经完成征求意见,眼科、呼吸科等其它项目正在开展征求意见工作。接下来,立项指南的编制工作还将扩围至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普外科等类别。(国家医保局将指导各省在明年三季度前做好对接落地,并持续指导各地试运行2到3年,修订完善后适时推出新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目录。)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 王虎峰:首先研究出台医疗服务项目的立项指南,目的是规范和优化并重。从规范角度来看,是以技术规范为基础,以临床疗效为导向,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名称内涵进行规范。从优化角度来看,适应社会发展和居民的需求,对治疗康复类、护理类,一些急需的项目实时增加,这个是一个完善和优化。长远来看,不断地去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的立项,不仅可以改善就医体验,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公立医院新的运行机制,也将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以及整个医疗服务行业的长期的持续健康发展。

新闻观察:医疗保障新篇章:改革深化与服务升级

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那么,针对这一次的立项指南,您有怎样的观察和解读呢?

医疗保障新篇章:改革深化与服务升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医疗消费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人民群众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也在持续更新,对基本医保也提出了新要求。我关注到,这次立项指南聚焦"老、小、病、新" 新增了一系列价格项目,其中,一些项目是首次新增,比如“免陪照护”“安宁疗护”“航空医疗救护”“重离子放疗”等,为的就是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就医需求。我想,这正是呼应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以及“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这一改革部署,为医疗保障领域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既坚持保基本的原则,公平普惠发挥基本医保的主体保障作用,同时也在基金可承受范围内持续提升参保人的保障水平,这样多措并举,相信能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智慧医保推动技术革新 提升服务效率

与此同时,医保公共服务持续优化,也能进一步推动参保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显著提升。你比方说刚刚新闻中提到的,国家医保局分析人工智能潜在的应用场景,在放射检查、超声检查、康复类项目中设立了“人工智能辅助”扩展项。我觉得这些开放性的举措,无疑是让参保人能够以更低的资金和时间投入,获得更有质量的医疗医药服务,人民群众对基本医保的信任和支持必将与日俱增。

医保价格改革进入“快车道” 各方须共同肩负使命

最后我想说,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医保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须臾不可放松。刚才新闻中也提到了,立项指南的编制出台标志着规范统一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入“快车道”。所以我想在未来,医保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务必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强化部门协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快车道”中,推动这些好的制度政策落实、落细、落好,才能切实维护群众医疗保障权益,推动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