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破解大学生“实习难”需多向奔赴
来看头条,实习是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积累经验、提升本领的重要途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本科生在校人数为2034.69万人,比上年增加69.05万人,在校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实习的机会就变得供不应求了,这也让大学生在应聘实习时的竞争愈发激烈。
截至2023年,我国本科生在校人数2034.69万人,比上年增加 69.05万人。
大学生“实习困境”如何解?:初试职场大学生难找实习 企业接收培养实习生动力不足
有媒体调查发现,虽然当前大学生参加实习的意愿强烈,但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能学到东西的实习机会并不容易。那么大学生找实习难在何处,先来看报道。
北京某高校大学生小花今年即将毕业,为了找到满意的实习机会,她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浏览各平台的招聘信息和实习互助群。她表示,作为一个毫无经验的本科生,想要实现实习“0”的突破真的很难。
北京某高校本科生 小花:(企业)会觉得你的经验不足,学习的知识也比较少。然后最后当时真的是投了蛮多,我觉得至少也得有100份简历。
小花的经历并非个例。记者调查发现,想“初试职场”的大学生通常都会向求职平台的实习岗位投递简历,但能够获得的机会却远低于他们的预期。从专业看,机械、软件、土木工程等实操性较强的理工科专业,市场上相关企业较多,实习岗位供给相对比较充裕;但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实习机会就比较难找。
上海某高校本科生 木木:在软件上,boss直聘上去投递(简历),比如说15个公司,可能其实真的只有5个公司回复你。一开始会特别地焦虑,就是说怎么(自己)也是不错的学校和专业,是对口的方向,为什么一个实习岗位都找不到?
不仅实习岗位“一位难求”,一些受访大学生表示,就算得到了实习机会,还会遇到实习质量难以保证,以及实习时长无法达标等其它的困难。而从现实情况来看,企业接收、培养实习生的动力也明显不足。
北京某通信行业外企工作人员 张先生:现在留下的都是一些技术骨干,他们也非常忙任务很重没时间去培养这些实习生,所以现在基本上就不招实习生。
供需失衡催生灰色产业链
一面是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实习需求,另一面企业的实习岗位供给又不充足、不均衡。这又进一步催生了“付费实习”等灰色产业链,社会经验略显不足的大学生们,稍不注意就会陷入一些诈骗陷阱。
北京某高校本科生 小花:他们(中介)就说,比如说给1万2万(元),他就会给你签一个协议,然后让你进到某个公司实习,最后保证给你一个这种实习证明。
上海某高校本科生 木木:有些公司就会存在说告诉这是一个秋招岗位(实习后可转正),但是实际上他一直不给你转正,就会有很多同学的情况是,他在这家公司非常努力地工作,比如说工作了6个月,然后他也错失了一些比如说去其他公司尝试或者招聘的机会。
大学生的“实习困境”如何解?专家建议:通过奖补政策提高企业积极性 深化校企合作
那么,如何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呢?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完善就业实习实践制度,推动更多毕业生通过实习实践实现就业。业内人士认为,解决大学生实习难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实习经费投入,推动校企合作,拓展实习渠道。
针对企业接收、培养实习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专家建议:政府部门可以出台政策,进一步鼓励企业接收、培养实习生;比如,根据企业招募实习生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补贴和奖励,提高企业接收、培养实习生的积极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 范围:(企业)要主动去跟高校做一些协同育人的工作,把实习工作和我们的招聘工作对接起来从企业的角度,我觉得也可以去走一些市场化的途径,就是跟一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能够更快、更精准地推荐我们所需要的实习学生。
而从高校角度来看,则需要考虑通过增加实习经费投入,深化产教融合、建设更多开放共享型实习基地等方式为大学生的实习保驾护航。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 副院长 秦志强:积极申报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平台,与专业对口企业对接,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建立校友实习推荐机制。通过校友牵线搭桥,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促进实习市场健康发展
此外,国家层面也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界定实习单位、高校和学生三方的权利义务,强化法律监督和权益保障,促进实习市场的健康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 范围:教育部对于高职的顶岗实习是有专门的规范的。但是对于普通高校的实习生权益保障 是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完全取决于企业和实习生之间的协议约定在推进实习和见习的工作当中,我们也开始要去关注普通高校的实习学生的权益保障的相关制度建设。
新闻观察:破解大学生“实习难”需多向奔赴
今天来到演播厅的观察员是孙茜。以前我们常说就业难,现在难度已经前移到实习了,你觉得这是为什么?我们该如何看待?
实习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从之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看,今年我们国家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超过1170万人,而与之相对的是,社会上的招聘岗位数量却在减少,一些企业可能发展上遇到困难,所能提供的实习岗位也随之缩减。实习岗位的供不应求,使大学生在应聘实习时的竞争更加激烈,或者是即便好不容易找到实习,但实习质量却难以保证。
大学生参加实习的初衷是提升能力、积攒经验,与其这么焦虑,不如勇敢拒绝这种将就心态,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能真正提高自身能力的实事上。从学校的角度,应该更关注企业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政策扶持,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比如是不是可以鼓励大学生通过别的渠道方式代替实习,在暑假参加技能培训班也能提升能力;或者学校是不是可以降低实习在考核中所占的权重,或采用累计实习时长的方式,而不强制要求这个暑假一定达到实习时长,改为可以在四年内达到。这样可以使部分有条件的大学生更好地兼顾实习与学习。
另外,其实不少高校都有实习基地,我觉得一方面要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在选择实习基地的时候也要多关注实习单位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才能更好满足不同个性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疏堵结合、形成合力,打通大学生实习就业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