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医院共享床位的推出犹如一场“及时雨”
来看头条。现在,共享经济在我们生活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例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相信不少人都用过,但“共享床位”您听说过吗?在患者就医体验中,很多人会发现,在同一家医院里,经常会出现有的科室“一床难求”,有的科室则床位闲置的情况。面对苦等床位的患者与医院各科室床位“忙闲不均”的现状,近年来,北京、四川、重庆、山东等地试点“全院一张床”管理,也就是“共享床位”,通过跨科室收治患者,缓解住院难。那么共享床位如何运作,才能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呢?还有哪些壁垒需要破除?我们一起来关注。
遵循“专科就近、楼层就近”原则为患者安排床位
“共享床位”指的是让各科室床位成为流动的共享资源,即医院哪个科室有床,患者就住哪里。在山东淄博市第一医院,住院服务中心在科室满床的前提下,对“共享床位”进行实时调度。为了让跨科室住院的患者找到最合适的床位,医院遵循“专科就近、楼层就近”的原则跨科收治患者。
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住院服务中心主任 张太霞:如果消化内科的病床满的情况下,那么我们会根据位置相近、专业相近、选择先近后远、避免交叉感染的原则,将病人安排到胃肠肛肠外科。
建立主诊医生负责制 医生跟着患者走
“共享床位”意味着跨科室巡诊、跨区域护理。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医院建立了主诊医生负责制,由主诊医生全程负责跨科室“借床”患者的治疗,让医生跟着患者走。
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住院服务中心主任 张太霞:那么这个病人到了胃肠肛肠外科住院以后,消化内科的医生会为患者提供医嘱开立、查房、治疗等医疗操作。
上岗护士需进行全科护理培训 保证护理质量
但“借床”患者的护理工作由所在病区的护理人员统一管理。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患者所在科室护理人员均通过医院组织的专科专病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部分试点医院成立紧急医疗救护快速反应小组 保障危重病人治疗
此外,为了应对“借床”患者出现危急重症,一些试点医院还成立了紧急医疗救护快速反应小组,保障每一个病区出现危重病人的时候,都能够获得快速、及时、规范的急救治疗。去年,为了应对呼吸道疾病的就诊高峰,厦门市儿童医院也积极调配床位资源,将非内科病区的床位作为“共享床位”,并建立由呼吸科、感染科等专家组成的救治小组,为危重症患儿提供针对性的诊疗方案。
改革绩效考核制度 打破科室壁垒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的床位掌握在各科室手中,患者的收住情况事关科室绩效,影响医生收入。为了打破科室之间的信息壁垒,部分试点医院还优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护人员跨科室诊治、护理、监管以及核算工作量等,所有的信息处理权限不受科室的限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 董家鸿:其中交费业务,我们在每个病区都设置了专门的医事服务人员,患者能够在各个病区,在他自己所在的病区就能够完成交费结算。
可以说“共享床位”解决了科室床位“忙闲不均”的现状,也提高了床位使用效率,缓解了患者住院难的情况。其实,和大家感受到的住院难不同,我国的病床资源并不少。去年底,全国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了7.2张,而美国每千人口床位数为2.8张,英国为2.4张。
如何从根本上缓解住院难?专家:调整床位统一管理政策 推动医疗资源下沉
那为何在我国,患者住院难的现象还是屡屡发生?如何从根本上缓解这一现状呢?我们接着来看。
专家表示,当前,我国床位紧缺存在结构性问题,去年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79.4%,其中三级医院为91%,二级医院为74%,一级医院为54%。由此可见,一线城市三甲医院一床难求,越到基层病床使用率越低。所以,从根本上缓解住院难,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行分级诊疗,既要解决科室之间的“忙闲不均”,也要解决医院之间的“忙闲不均”。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 王岳:要充分实现分工合作,通过紧密型的医联体,通过一二三级不同医院各司其职,把病人分散到各级医院去,而不能都淤积在三甲医院。要让小病、常见病更多下沉在基层,这样才能够解决我们整体看病难的顽疾。
此外,专家建议,床位统一管理政策应向“入院前”和“入院后”双向扩展。“入院前”扩展即改革医保支付政策,将术前检查项目纳入住院医保支付范围,实现非必要住院的术前检查项目在门诊完成,缩短术前住院日;“入院后”扩展即增强医联体上下转诊力度,切实保证术后康复、慢性病维持等患者的顺利下转,提升三级综合医院床位使用效率及质量。
新闻观察:医院共享床位的推出犹如一场“及时雨”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新闻观察员是樊维,樊维你好。通过刚才的新闻,医院这次“共享床位”的模式打的还真是组合拳,从治疗到护理,再到绩效管理,似乎是一整套体系,对此,您有什么观察?
(1)首先共享床位这种模式,毋庸置疑还是值得点赞,这一模式的推出犹如一场“及时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现实中,不同科室的床位需求的确存在明显差异。例如在学生就诊集中的暑假,儿科、眼科等科室往往一床难求,而一些科室却床位闲置;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心脑血管内科和老年内科床位容易出现紧张,同时其他科室可能有空余床位。这种“忙闲不均”的现象对医院和患者来说其实都不好。通过共享床位模式,热门科室的床位紧张状况能够得到缓解,患者能够更快地获得住院治疗的机会,这是一种双赢的服务模式。
(2)但是医院共享床位的落地实施仍有“拦路虎”。我在网上搜索发现,在推出该模式后不少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医院虽然遵循就近原则共享床位,但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住院人员的管理、临床检测设备的转移、疾病药品的发放,都会因为空间和所在科室差异变得困难起来,医生的时间成本随之加大,这些都是各大试点医院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该怎么办?是接下来大家需要思考的地方,我想是不是医院可以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再造一套精细化的管理流程。另外各大城市情况也不一样,这套模式是否能推广,也值得商榷,不能一刀切似地跟风模仿。再换个角度思考,除去一些季节性疾病的因素,科室忙闲不均是否也说明床位编制的科学性有待提升,这点或许也需要各医院更加细致地谋划,是不是可以试行动态调整。
(3)最后我想说,共享的前提是共担。共享床位的好处很多,但医院相关科室要真正意识到,权利与义务对等,这一模式的实施需要医院各科室之间的紧密合作与共同承担,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质量。在共享的同时更要共担,各科室需共同面对管理、沟通、设备调配等方面的难题,不能有的科室好处尽享,责任不必承担。作为新生事物,医院共享床位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只有不断优化,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患者的就医体验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