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小田”变“大田” 厦门面积最大高标准玉米农田建成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党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市正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厦门岛外面积最大的高标准玉米农田近日建成投用,我市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小田”变“大田” 我市面积最大高标准玉米农田建成
走进翔安区凤翔街道西岩山的这片高标准农田,分批种下的368亩玉米,进入生长旺盛阶段,长势喜人,其中的80亩即将迎来丰收。据介绍,这片土地原先杂草丛生、地势高低不平,田块分散,已经被弃耕。为了把“荒地”变“耕地”,相关经营主体先后开展了清杂、平整土地、土壤改良等工作,把“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并增设了多个农业设施,打造成为我市面积最大的高标准玉米农田。
西岩山都市田园项目现场负责人 黄黎铭:今年的6月30日进场开工,到9月30日完工。我们这一次主要的工程建设有田间的道路、滴灌、增加排水渠这些设备。排水渠应对台风和一些连续下雨的恶劣天气,会更好地排掉田间的积水。增加了四五个深水井,就可以满足了每天的基本灌溉(用水需求)。大田更利于机械化种植,包括采摘,还有施肥。
累计建成5万亩 今年计划建设7000亩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通过修订完善《厦门市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探索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保险等方式,鼓励更多镇街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实现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约5万亩,今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7000亩。
此外,我市正加快编制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将综合考虑水源保障、连片面积、实施效益等因素,按照先优后劣、先急后缓、先大后小的顺序,确定建设区域优先次序,明确建设重点,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