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过之集美篇(一):工业发源地的新生

厦视新闻 2024-09-29 20:16:31

2024-09-29 20:16:31

集美区地处厦门市的几何中心、厦漳泉大都市区中心地带,是西出厦门岛的重要门户。作为厦门工业的发源地、跨岛发展的标志区、动能转换的主战场,新中国成立以来,集美区的工业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今天的大型全媒体报道《一起走过》,我们聚焦集美区,来看老工业区的蜕变和新生。

记者 徐佳妮:奔驰的列车穿过蜿蜒的集杏海堤,两旁是稻田、菜园、甘蔗地,这就是上世纪50年代杏林人民公社的景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1958年,杏林被划为厦门市新兴工业区,兴建起纺织厂、糖厂、玻璃厂、电厂等十几家省、市属国有企业。

华电(厦门)能源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员工 柳朝阳:这是我们厂的大门,当时还没改造。(上面写的是什么?)人民蒸气为人民。

华电(厦门)能源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杏林电厂,后变为厦门电厂。从最早开展工业集中供热,到后来成为区内最大的供热企业,厂里的锅炉机组不断增加、扩容。直到现在,公司仍在为片区内80多家企业提供工业蒸汽。

华电(厦门)能源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员工 柳朝阳:早期的我们看到的烟囱可能会有烟尘排放,现在经过我们对火电厂环保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达到超低排放的要求。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隆隆的锅炉声中,华电公司也在谋求转型。2014年,公司投身新能源产业,拓展分布式光伏项目。目前,公司投资的光伏项目遍布厦漳泉、宁德、龙岩、三明等地。

华电(厦门)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廖强明:在厦门建成光伏运维中心绿电交易中心、综合服务中心、新能源投资中心,业务量越做越大。

工厂在变,厂里的人也在变。从最早的煤炭燃料检测员到现在做光伏生产管理,老员工柳朝阳说,自己也跟上了时代发展的脚步。

华电(厦门)能源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员工 柳朝阳:跟上现在国家的这种发展的战略目标,高质量发展,大家感觉生活越来越有底气了。

记者徐佳妮:电力行业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可以说,华电公司60多年的发展是集美区工业变迁的缩影,也见证了集美从老工业区变身为产业发展聚集区,一步步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时间再次回拨,1989年5月和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杏林、集美台商投资区相继设立,集美的工业发展迎来更多生机和活力,一批批台商、台企纷至沓来,在这里立业筑梦。

厦门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岱桦:我们是1989年就来大陆考察,大概在1995年的时候就买集美这块土地,然后就开始建厂房,2015年我们决定把总部搬到集美。

建霖集团是最早一批到大陆创业的台企。在公司的展厅里,摆放着企业的第一台注塑机。企业创办人带着它跨越台湾海峡,在厦门建起卫浴工厂,一步步打开内地市场。

厦门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岱桦:公司人数从几十个人到现在有6000人,宁波、上海、北京、泰国、新加坡等等各地投资,未来依然做实业,只是我们把传统产业做得不传统,引进更多的技术,然后发展创新。

记者 徐佳妮:在采访过程中,陈岱桦反复说过一句话,以前总说“回台湾、去厦门”,现在变成了“去台湾、回厦门”,我想,正是集美区日益提升的营商环境和贴心的服务,让企业有了扎根厦门的决心。筑巢引凤,如今,集美区还依托集美新城、软件园三期、电子城等产业载体和高校人才优势,不断聚集创新要素,推动产业格局迭代升级,不少企业在集美加快了增资扩产的步伐。

由台湾三阳工业联手海翼集团共同投资建立的厦杏摩托1992年落地杏林。在企业的生产车间里,一刻不停歇的流水线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最好证明。目前,企业75%的产品销往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

不久前,企业投资11亿元的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预计三年完工。新项目投产后将助力厦杏摩托实现年产能50万辆、年产值45亿元的目标。

厦门厦杏摩托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建生:新能源(产品)这一部分,最新的铝芯铝电池的部分,我想这都是未来三阳工业会陆陆续续投资在这一片园区里面新的项目,我们会附带引进一些,配套供应商进驻厦门这边来投资。

记者徐佳妮:如今,在杏林纺织东路上,依然保留着这些颇具年代感的老厂房,它们承载着集美工业变迁的历史记忆。时代发展大步向前,老工业区又将迎来新生。今年集美区提出,将推动杏林老工业区加快控规调整并形成启动区开发方案,尽快进入实施阶段 ,可以预见,集美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又将掀起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对于许多人来说,这里是奋斗的起点,未来也将继续迸发出新的活力。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