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两岸】品味厦门侨批文化 触摸城市历史印记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老城区就像是一座博物馆,保留了诸多岁月的痕迹。如何探索和挖掘这些珍贵记忆,成为了两岸共同的课题。厦门就大力挖掘本地资源,推出了“宝藏街巷,城市印记”品质游路线。本周的《打卡两岸》,我们带您打开两岸的宝藏地图,一起探寻老城区里的历史印记。
厦门卫视记者 黄鹤:我所在的地方是侨批文化广场,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连带家书的汇款单,是一种特殊的邮传载体。一封侨批就是一个故事,它记载了老一辈海外华侨,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
厦门是著名的侨乡,市民游客想要了解侨批文化,除了打卡侨批文化广场,还可以参访侨批展厅。该展厅设有文史档案区、文物实物区、多媒体区和文创互动区,已展出共250件侨批实物原件和200多件侨批电子资料。
厦门卫视记者 黄鹤:厦门的中山路是现已保留较完整的,展现近代历史风貌的旧城街区。这里的南洋骑楼建筑,各式闽台特色小吃,和回响在小巷间的古老南音,构成其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
厦门市民:中山路是厦门最早的老街道,很早以前来厦门这里最热闹。每次周末、节假日都会跑来这里玩,这是厦门一代人的记忆。
中山路是老厦门岁月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拥有众多人文古迹,素有“厦门的文脉”之称。位于中山路的“泽被甘棠”老牌坊是厦门具有代表性的牌坊,建成已有百年之久,牌坊左边写着“鼓浪巡河功万寿”,右边则是“鹭江车渡证五缘”,它歌颂的是一位享誉两岸的民族英雄。
厦门卫视记者 黄鹤:牌坊边的老人家说,这里原来是一条不知名的山路。之前郑成功曾在这附近练兵,经常路过这里,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辛苦练兵守护民众,便在此设立牌坊。
穿行于一街一巷中,感受厦门的独特魅力。在厦门的钱炉灰埕巷里,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它是被称为闽南第一宗祠的黄氏宗亲总祠堂——江夏堂。这是一座典型的晚清建筑,以花岗岩和红砖砌墙,红瓦屋顶,富有闽南建筑特色。港口条件优越的厦门,很早以前就有对海外的贸易。现在江夏堂这一带是当时厦门最繁华的地带。
厦门卫视记者 黄鹤:厦门江夏堂始建于1910年,这里曾是“闽海关旧址”。清末民初,数万名黄氏子弟就是从江夏堂起步,前往台湾、南洋讨生活。历经百年沧桑,江夏堂而今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连接海内外黄氏宗亲的纽带,它藏在厦门的热闹商业区里,默默地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印记。
厦门市江夏文化研究会会长 黄伟煌:福建黄守恭的后裔黄培松,高中武状元,皇帝御赐给他的大宗祠。江夏堂当时初建的时候,就办了一个私立小学,主要的(目的)就是黄氏宗亲,过台湾、下南洋的出发地。
穿梭在厦门的大街小巷,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现代的繁华,岁月在这座城市留下深深的印记,这里有先辈复疆建台的光辉事迹,有华侨华人“下南洋”的拼搏精神,等待着我们去挖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