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余秀华携新作《后山开花》来厦举行分享会
余秀华为读者签售盖章。(图/外图厦门书城 提供)
余秀华,这位凭借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我们爱过又忘记》而名动诗坛的诗人,用她的诗歌、她的经历,打动过无数人;她的这三部诗集,累计销量突破百万册,创造了近20年来国内诗集出版的“现象级纪录”。暌违8年,余秀华带着她的个人第四部诗集《后山开花》,回归大众读者视野。
昨日(9月21日)下午,余秀华携新书做客外图厦门书城,200多位读者来到现场聆听,气氛火热,对余秀华的分享时不时报以热烈的共鸣掌声。分享会前,余秀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不管是面对读者的互动提问,还是接受媒体采访,余秀华的反应都非常机智幽默,尽显她直爽的性格。
通达灵魂 诗歌是不能说谎的文字
“小时候要求每个同学写日记,有时候我就少写,用诗歌的形式来代替长文章,那时也不成熟,我觉得就是为了偷懒。后来上了初中,我读到高中课本里的一首诗《望星空》,觉得诗歌还可以这样写,我觉得我也可以。”这是余秀华最早与诗歌结缘的方式。
从1998年写下第一首诗《印痕》至今,已过去26年。诗歌作为余秀华“摇摇晃晃地在人间走动的时候充当的一根拐杖”,帮助她在困境之中找到精神依托并实现物质独立,勇敢地冲破旧的婚姻家庭观念。面对生活的挫折,余秀华借助“诗歌”这双翅膀飞翔,她跟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人生没有永恒的痛苦,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它都会过去。生命是一场经历,忍耐是首先要做的。快乐是一种情绪,痛苦亦是。想要享受快乐,也必须承担痛苦,生活需要我们有同样的担当。”
最初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时候,为什么选择诗歌,而非小说、散文等其他形式?余秀华很真诚地说:“因为诗歌字少。”由于出生时脑缺氧造成脑瘫,余秀华每写一个字都非常吃力,要用最大的力气保持身体平衡,并用最大的力气将左手压住右腕,才能把一个字扭扭曲曲地写出来。“在所有的文体里,诗歌是字数最少的一种,所以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不过,余秀华后来也创作了小说、散文,她透露自己下一部将要出版的作品会是随笔集。
在当下这个时代,诗歌在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余秀华在《无端欢喜》当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诗歌一无是处。但是诗歌通向灵魂。”在余秀华看来,诗歌是不能说谎的文字,“写小说可以编故事,但真正的诗歌不会存在虚情假意在里面。我觉得真诚的东西在任何时代都是宝贵的,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
感谢互联网时代 让她写诗的天赋被发现
余秀华的新作《后山开花》收录其近年来新创作的诗歌150余首,对故乡的深情,对亲情、爱情细腻的坦诚,对日复一日生活的敏锐感悟,一如既往地呈现在余秀华充满个性的诗意语言里。同时,加入了她对生活本质更深层面的思考,整体更趋成熟。经历了这些年的坎坷和历练,余秀华依然保有对文字的敬畏和热爱:“我所有的爱里面,对文字的钟情经久不衰,这是任何一段爱情都不能做到的。”
在余秀华看来,写诗是老天赐给她的天赋,或者说是一种宿命。“每个人都有一项长处,我只是被发现了而已。”为此,她十分感谢互联网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没有一个真正的人才会被埋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互联网的发展让很多诗人涌现出来,其中也包括我,现在不像李白、杜甫的那个时代。”那该如何发现自己的天赋?余秀华回答:“天赋就是你最想做的事,做了高兴且愿意坚持做的事。”不过,她也打趣地说道,“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天赋,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也是一种幸福。”
现场有读者提问,自己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当“牛马”,没有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支撑自己热爱文学。余秀华则认为生命、生活才是第一位,文学(诗歌)只是锦上添花。“生活永远置于文学前面。热爱文学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通过阅读和写作本身获得了快乐,就挺好的。”
厦门,余秀华来过多次。她表示,厦门是自己最喜欢的城市,很美,干净清爽。“如果选择一个城市定居,我一定选择厦门。”
名片
余秀华,中国当代诗人,曾被《诗刊》、中国诗歌学会和中国作家榜分别授予“年度诗人”称号,出版有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我们爱过又忘记》《后山开花》,散文集《无端欢喜》,小说《且在人间》。其作品累计销量超百万册,并被译为英语和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