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生物医药产业跑出加速度
经过多年发展,厦门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势头强劲:万泰沧海成功研发全球首支重组戊肝疫苗、国内首支宫颈癌疫苗并实现量产;艾德生物开创我国肿瘤伴随诊断产品在日本获批上市并进入当地医保的先例;大博医疗持续加强创新,研发出新型材料接骨板,能做到上百次折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一系列亮眼成绩。
当前,凭借坚实产业基础,我市正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市科技局相关数据显示,作为我市现代产业体系4个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逆势崛起,带动营收连续三年突破千亿元大关。2023年,我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第三年站上千亿元规模。目前,全市已培育和集聚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企业1600多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16家,上市企业11家。
高强度研发投入
创新药品蓬勃发展
今年年初,特宝生物继派格宾之后的又一拳头产品珮金(通用名: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凭借“技术更新迭代,重组蛋白药再创新”,成功入选“2023年度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
历经15年研发,珮金于去年6月30日正式获批上市。这是一款长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产品,产品结构专利获中、美、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专利授权,是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获批治疗用Ⅰ类生物制品。“从临床研究到正式上市,研发周期漫长,是生物医药的共性,一款原创药看不见的研发成本是非常高的。”特宝生物副总经理周卫东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保持高研发投入,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28%,核心领域(药品、医疗器械)研发投入占比14.63%。特别是在核心领域中,创新药物研发投入占比达20.37%。
“行业整体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为未来增长注入更多确定性力量。”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上市Ⅰ类新药6个,现有在研Ⅰ类新药近40个。目前,盛迪医药HR20013注射液、特宝生物怡培生长激素、万泰沧海重组人乳头瘤病毒九价疫苗(大肠埃希菌)3款Ⅰ类新药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此外,中硼生物自主研发的Ⅱ类新药“注射用硼[10B]法仑”临床试验申请获批,成为国内首个、全球第二个进入注册临床的BNCT硼药;力卓药业的超声造影剂力达星用于子宫输卵管超声的新适应症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全球首创将创新微球制剂用于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蓝湾科技硫酸氨基葡萄糖药品正式取得批准注册证书,成功从保健品领域进军药品领域。
发力优势领域
医疗器械硕果累累
最近,大博医疗研发出一种名为“百折不挠”的新型材料接骨板,既可以满足固定强度需求,又能解决塑形折弯的问题,可以折弯接近90度,做到上百次折弯。
这款接骨板研发历时6年,采用的是大博医疗自主研发的名为“Ti15Mo”的材料。在前期研发中,科研团队花了两年多时间,前后打样300多次,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地试制,最终才把材料制备方案确定下来。
“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都保持10%的增长,2024年预计投入4亿元,投入总额、研发占比均远高于国内其他骨科上市企业。”大博医疗有关负责人表示,企业持续加强创新研发,不断丰富完善自身产品线,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以体外诊断产品、骨科介入材料、医疗检测设备等为代表的医疗器械领域是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领域。除了大博医疗,今年我市还有不少医疗器械领域企业成绩亮眼:致善生物、艾德生物成功入选工信部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致善生物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耐药突变检测试剂盒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评审中心优先审批;艾德生物持续推动产品“出海”,近期多个产品在日本连续获批伴随诊断。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我市医疗器械领域创新产品获批数量持续保持省内领先,1月-7月新获批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58项,占全省92.06%;新获批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81项,占全省62.79%。
政策激励显成效
培育产业创新沃土
创新药研发最高可获3000万元奖励;改良型新药研发最高可获1500万元奖励;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最高奖励单次300万元……近日,市科技局印发《厦门市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实施细则》,以真金白银扶持壮大产业集群。
我市近年来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和实质举措培育生物医药产业。“一系列产业政策形成联动合力,并与科技、金融、人才等政策形成叠加互补,精心培育打造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创业创造发展的沃土。”市科技局社会科技处负责人表示。
从2003年把生物医药列为三大新兴产业予以推进,到形成涵盖产品研发生产、临床转化研究、生物服务等全环节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如今,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各类企业汇聚融合发展的新态势,产业集群发挥万泰沧海、艾德生物、大博医疗等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吸引恒瑞医药、海特生物等众多国内医药上市公司落地,充分提升了产业综合竞争力,集聚效应显现,创新势头强劲。
“到2025年,我们力争把厦门打造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集群、独具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着力构建全要素政策保障体系,加快建设高能级创新支撑平台,持续优化产业生态环境,有效推动产业集聚,加速厦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学研医协同创新
解决行业重点难点问题
今年来,市科技局持续推进产、学、研、医等深度协作,营造良好的产业互动环境,先后批复组建厦门市心血管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厦门市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增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凝聚力。
今年3月,我市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首个创新联合体——厦门市心血管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正式揭牌。该创新联合体由厦心医院牵头联合2家高校院所、10家科技创新企业共同组建,将推动形成联系基础研究-临床治疗-创新产品研发等上下游各环节、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发展模式。
“创新联合体最大的意义在于把技术创新应用到临床医疗实践中。”厦心医院院长王焱表示,厦门市心血管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瞄准心血管健康领域“卡脖子”问题,聚焦心力衰竭等临床重点难点,致力于搭建优势基础研发平台、促进临床科研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生态、开发个性化临床诊疗方案、加快心血管创新器械研发应用。
作为我市医疗器械领军企业,大博医疗致力于联合相关领域国内领先的研究单位,集聚产、学、研、医、检各方优势力量,开展重大技术攻关,以解决制约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为目标,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生物医用材料是生产医疗器械不可或缺的要素。目前,我国在高端生物医用材料市场方面十分依赖进口。今年,大博医疗获批牵头组建厦门市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深入合作,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重点聚焦生物医用功能金属材料等五大方向,重点突破一批量大面广、技术先进、带动性强、安全可靠的标志性生物医用材料,推进高端生物医用材料国产化以及核心技术自主化。
点击
创新产品研发最高奖励3000万元
我市出台细则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厦门市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印发实施,重点围绕创新产品研发、创新产品产业化、强化产业人才支撑等方面,进一步规范相关奖励补助资金兑现工作,增强政策执行的可操作性,以更好地赋能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科技局社会科技处负责人介绍,此次出台的《细则》从创新产品研发、产品产业化、产品国际化、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临床资源供给、人才培育7个方面,对生物医药领域各类创新主体的奖励补助资金兑现工作进行细化和规范。“这将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以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主体地位,推动厦门生物医药产业更上一层楼。”
根据《细则》,创新产品研发奖励支持对象包含创新药研发奖励、改良型新药研发奖励、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奖励等3种类型,并视情况分别按最高不超过评价成本的40%、30%和20%的标准,分别给予300万元、4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不等的奖励。
在创新产品产业化奖励支持对象方面,包含药品产业化奖励、医疗器械产业化奖励、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化奖励等。其中,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获得产品注册证,首次实现产业化的三类医疗器械,每个品种给予200万元奖励;在此基础上,研发投入超过1500万元的创新医疗器械可申请重大项目评审,通过评审的项目将给予每个品种最高不超过600万元奖励。
据悉,厦门市科学技术局、海沧区科技和工信商务局近日举办生物医药产业扶持政策暨研发费用补助政策培训会,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并享受厦门市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研发费用补助等政策,以促进企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