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区白交祠村:绿水青山映村美 打造生态文旅融合的绿色之路
在“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生态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同安区白交祠村坚持守护绿水青山,一任接着一任干,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脱贫致富有机结合的绿色发展之路。眼下正值暑期,白交祠村成了不少市民的避暑好去处。今天的《好班子好班长》系列报道,我们一起走进白交祠村。
走进白交祠村,沿着石阶一路向上,就到达了白交祠村的最佳观景平台—海拔近1000米的“光明顶”,从这儿往下望,梯田层层叠叠,茶园绿意盎然,还有一方波光粼粼的水库。白交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金全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共有茶园3500亩、生态公益林2700余亩,森林植被覆盖率达到85%。
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杨金全: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们农村的生火做饭大部分都是用柴火做饭的,当时把整个山头砍得光秃秃的。
在“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生态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村干部和村民陆续在山上种植了十万棵湿地松。2014年,村里开始着手整治乌黑发臭的徐水垵水库,通过垃圾清理、截污管道埋设和植树绿化等措施,让水库面貌焕然一新。现在,这里不仅是村民们锻炼、散步的好去处,也是外来游客的必游之地。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全村还推行了家畜圈养、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等工作,村庄换上了干净整洁的新装。
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村民 杨辉团:我从小就在白交祠村长大,现在环境变得很好,(村里)发动村民垃圾都要分类,提倡村民“垃圾不落地、家园更美丽”。每天可以在村庄里面走走、散步,吹吹风,感觉很好。
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杨金全:通过环境治理跟垃圾分类,从村两委做起,入户宣传,把整村的环境做好,把房前屋后治理好了,现在整个村庄变化是非常大。
白交祠村的自然美景和生态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村里种植近2000株樱花,村两委还策划了高山寻樱、星空露营等特色文旅项目,丰富游客的游玩体验,也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去年,白交祠村集体经济收入106万元,人均年收入4.36万元。
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村民 杨中兴:村里面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借此机会把民宿也开起来,今年客流量比往年还要多,(民宿)基本上都订满了,入住率还是挺高的,给家里带来了很大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