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故事:猴尾柱 植物里的“千年狐妖”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的多肉植物区,一直以来都是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热门打卡点,这里由来自不同地区、形态各异的植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独特的多肉植物景观空间。今天《植物的故事》,我们去认识猴尾柱,它不仅名字好玩,形态也很特别,背后的故事还充满了神话色彩。
进入盛夏,繁花盛开的季节里,你可能从未留意过它——猴尾柱。
在植物的世界里,有不少是以动物的尾巴命名的,猴尾柱就是其中一个。它属于仙人掌科植物,全身长满白色的绒刺,乍一看仿佛一条长满“白毛”的猴子尾巴,恰如其名。但是跟大部分追着阳光,站得笔直的仙人掌科植物不同,它“一身反骨”,垂悬着向下,所以它经常需要被放置在高处,用来安放它这长长的“尾巴”。
猴尾柱这种反常的姿态,可能和它的出身有关。它的故乡在玻利维亚高原的悬崖峭壁上,这不仅让它学会了向下生长,也练就出了更强的适应能力。猴尾柱对低温和高温的抗性都比较好,很容易养护,也被称为“懒人植物”,而且它能够嫁接到其它各种仙人掌上,自由生长。
可能真正坚韧、强大的内心,反而会以柔软的一面示人。不同于大多数仙人掌科植物,浑身长满硬刺,一副生人勿进的样子,猴尾柱的刺是软的,一点也不扎人,甚至还有点好摸。别人撸猫,我们撸“猴子尾巴”。
现在正值它的花期,猴尾巴上竟然能开出这种红色的喇叭状花朵,花瓣是玫红色的,花药深红色,柱头黄色,配色鲜艳、清丽。但是和这萌萌的尾巴,总感觉不太协调,好像这一朵朵鲜花,是向大自然借来戴的。这么“臭美”,就难免让我们联想到猴尾柱的另一个名字——“千年狐妖”。
狐妖,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里最常出现的人物之一,最出名的应该就是蒲松龄笔下的狐妖,一个个敢爱敢恨。带着这样的神话滤镜再去看猴尾柱,突然觉得它又多了几分傲世的“仙气”。不管是在野外的崖壁上,还是在家里的阳台上,它好像从不谈条件,只顾肆意生长。哪怕花期只有三天,那也是属于它的盛放,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