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华每日电讯 2024-07-25 10:25:48

2024-07-25 10:25:48

从2架飞机、2000万元起步,创下中国民航业连续37年盈利纪录,资产规模增加2500多倍,安全飞行累计超846万小时,航线覆盖6大洲43个国家,还蝉联世界航空旅客体验协会“世界级航空公司”大奖,跻身“世界八强”……在竞争激烈、市场化程度高的民航业,厦门航空有限公司(下称“厦航”)40载披荆斩棘、搏击长空,从一家地方性航空公司成长为全球知名航空集团,有力服务了大局。作为民航业“政企分离”和特区国企改革先行先试的标杆,厦航是“中国航空业发展的缩影”,更是党的领导下,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样本。

因改革而生 从2架飞机起步到航线遍布6大洲

厦航因改革而生。“改革开放之初,厦航的组建,就是要突破体制机制藩篱,为特区插上腾飞翅膀。”厦航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东说。

1984年,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展到全岛,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交通成为特区腾飞的一大瓶颈,厦门机场刚建成,航空公司的发展迫在眉睫。1984年7月25日,国家民航局和福建省政府合资创办的厦门航空公司宣告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家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营的航空公司。

创业之初的厦航,一穷二白。“没有飞机、没有机组人员,没有资金,甚至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我们只能租用湖滨南路的农机公司二楼作为临时办公点。”厦航最早的七位员工之一、原培训部总经理杜红鹰回忆说。

从租赁的2架飞机起步,从空军引进飞行员,争取国际贷款扩建机场及配套设施,争取平价燃油指标公平竞争……依靠改革攻坚克难,啃下一块块“硬骨头”。1986年11月,由厦航机组驾驶的厦航首架波音737-200飞机从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一飞冲天,厦航真正实现了“依靠自己力量飞起来”的目标。

走进厦航运行控制中心,一块巨幅LED大屏上实时显示航班运行态势图。辽阔的世界地图上,星星点点跳跃着一架架飞机图标,厦航数十个航班正跨越山海,翱翔蓝天。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肤色各异的各国旅客熙来攘往,繁忙的值机柜台前有条不紊。17日15时许,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始发的厦航MF812航班稳稳降落,100多名国际中转旅客从下机、登记、安检到进入中转候机厅,半个多小时全部完成,一位计划前往巴厘岛的旅客不禁竖起大拇指。

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一隅的厦门,已经成为航线四通八达的航空枢纽。打造“海丝枢纽”,畅通东南亚转北美、东南亚转东北亚、澳洲转欧洲“三大国际中转走廊”,这是厦航近年来拓展国际航线,服务特区发展的又一举措。“东南亚闽籍海外华侨华人超过1000万,跨境电商发展迅猛,厦门正处于东南亚往返东北亚、西欧、北美的空中航路交汇节点,客流、货流巨大,发展航运枢纽正当其时。”厦航副总经理杨军说。

去年以来,高崎国际机场成为全国第四大国际中转机场,这里成为欧美国家旅客往返东南亚、澳洲等地的首选中转地。今年上半年,高崎机场国际中转旅客量达90万人次,同比增长112%,厦航承担了其中超八成业务。

“厦航助推航空维修、跨境电商等产业快速增长。”厦门湖里区殿前街道党工委书记唐达达说,今年上半年,厦门航空工业区航空维修规上企业总产值72亿余元,同比增长41%;来自厦门机场海关的数据,今年上半年高崎国际机场跨境电商总货值68.7亿元,同比增长151%。

如今,厦航机队规模213架、每日航班平均800余班次、航线网络遍及6大洲43个国家的192个城市,年运送旅客量近4000万人次。

充分竞争中壮大 连续37年盈利创下民航业纪录

民航业市场化程度高、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作为首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内民航公司,40年来,厦航在市场浪潮中搏击,自1987年以来持续37年盈利,创下国内民航业纪录。在国际航协270多家成员航空公司中,厦航旅客周转量跻身前13位。2022年、2023年两度荣获“世界级航空公司”大奖,成为跻身“世界八强”的中国航空公司。

“厦航绩效优异源于持续改革创新,做足‘高效率、高收益、低成本、低风险’文章,在充分市场竞争中锻造出核心竞争力。”厦航总经理谢兵说。

精益经营,精细管理,提升人、机效率。厦航机队在国内60多家航空公司中处于中上规模,但飞机日利用率全行业最高。杨军说:“精准管控运力、人力是降本增效的关键,依靠改革,千方百计让飞机飞起来,把人的效率激发出来,厦航的运营能力做到世界一流,2020年至2023年,整个民航业一架飞机年均亏损2132万元,厦航则盈利137万元。”

围绕主业,充分发挥每个员工效率,人机比(职员和飞机数量对比)100:1,低于全行业120:1水平。

精细管控成本,“抠每一分钱”。民航业是重资产投入,成本管控关乎企业生死。近年来,厦航系统性梳理和改革16类业务模式,最大程度降低成本。

燃油是航空公司最大成本,占比近40%,厦航每年燃油支出上百亿元。近年来,厦航与高校合作,运用大数据建模,优化方案,通过减重、减距、提升飞行高度等,每年节约燃油3.64万吨,金额达2.3亿元。“以减重为例,通过对不同航线、时段、旅客人数等进行大数据分析,细化管控每一班航班水箱注水量、配餐数量等。”杨军说。

2023年,厦航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15%,人均营收增幅达12.9%,经营业绩在国内航空企业中独树一帜。

自主创新,锻造核心竞争力。在厦航运行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一幅厦航航线实时动态图引人注目,随机选中一条航线,即可察看飞机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等方面的数百项实时参数。

这一由厦航自主研发的飞机健康监控系统,在预测发动机空停、燃油泄露、关键零部件异常等飞行风险的准确性上达到世界领先,成功发现并排除多起可能导致空停的机械故障,在2019年斩获国内民航业最高科技奖——民航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目前已无偿向全球推广使用。

飞行计划系统领域长期由欧美国家垄断,经过在数字化运控领域的长期深耕,2022年5月,厦航天枢飞行计划(洲际)正式上线,成为唯一一家实现飞行计划制作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中国航空公司。天枢系统还在近期推向市场,助力民航运行控制系统国产化替代,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牢牢抓住安全与服务生命线

近日,来自武汉的旅客王潇潇带着孩子来到福州,专门搭乘厦航直飞美国纽约的航班。“这个航班直达纽约,飞行时间不到20小时,客舱服务好,我很放心。”

厦航福州分公司党委书记谢远铭说:“由于航路变化,今年5月复航的福州往返纽约航班较以往航程增加,我们通过减载方式避免中途经停加油,缩短数小时飞行时间,宁可牺牲一部分利润,也要为旅客提供更舒适体验。”

创新优化“精尊细美”服务标准。“3米之内有微笑,1米之内有问候,站、走、坐、蹲等每一个动作,服务老年人、孕妇、小孩等特殊旅客的规范等,都很明确。”厦航客舱部党委副书记刘雪告诉记者,客舱服务手册超过12万字,已经过十多次更新。

2022年10月,厦航牵头编制的《质量管理文化和机制支撑服务提升指南》作为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填补了服务提升类标准在国家质量领域的空白。

记者在厦航飞行总队看到,飞行员排班风险管控系统中,对每一个航班的机组人员的飞行经验、技术能力、身体疲劳度等指标,以及机组人员适配度进行数据分析,标注不同程度的安全星级,由系统作出是否适航的评价,不留安全隐患。

飞行员是飞行安全的核心因素,厦航推动“党建+安全”双融合双促进。“一名年轻的机长已经坐在驾驶舱了,爱人突然打电话说要临产,比预产期提前了3个月,机长首先想到的是跟大队党委书记报告,我们马上决定更换备份飞行员。”厦航飞行总队总队长宋俊杰说。

宋俊杰表示,厦航2782名飞行员中有1006名党员,共有28个党支部、75个党小组,公司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前沿阵地”“神经末梢”作用,准确掌握每一名飞行员的思想状态、身体状态、技术状态,对于风险隐患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

“厦航的事业,是党的事业。”赵东说,国企的优势不仅在于绩效优异,更体现在有力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40年来,厦航牢记嘱托,明确了“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海峡两岸交流”职责使命,厦航各项事业发展牢牢坚持党的领导。

2022年,厦航接到承运刚果(金)维和官兵轮换的任务,目的地戈马机场地处高原,道面资料有限,航路需飞越索马里、也门等国家,部分地区在整个中国民航业内运行经验甚少。“机组人员克服航路、天气、通信、机场设施等重重考验,顺利完成这一重大任务。”厦航飞行员王琪玮说。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厦航坚持国际航线不断航,不计成本运输抗疫物资,执行撤侨、接回滞留境外旅客等急难险重任务;2017年,厦航成为全球首家与联合国开展可持续发展目标合作的航司;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已开通15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定期航线;服务两岸融合发展大局,厦航是首批开通两岸包机、在台湾设立基地的航空公司,创建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2008年以来,厦航共开通两岸航线13条,执行2.3万班,总旅客运输量279万人次,两岸航班量、承运旅客数量位居大陆航司第一。

40年风雨兼程,厦航从白手起家到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持续深化改革迸发的蓬勃力量,是党的领导下“中国航空业发展的缩影”,在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航空企业新征程上,厦航的改革故事必将更加精彩。

(本报记者郑良 王成)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