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发改委解读厦门上半年经济社会运行情况
今天(7月23日),市统计局发布我市上半年经济数据,市发改委和有关专家对上半年经济社会运行情况进行了解读。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83.8亿元,同比增长4.9%。
市发改委表示,上半年我市发展面临制约因素仍然不少,从外部看,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仍然较弱,外贸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我市外贸结构中能源、矿产、粮食等大宗商品占比超五成,受国内外价格倒挂、进口持续下滑影响,我市进口上半年同比下降12.9%,成为影响我市外贸稳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对我市商贸领域批发行业产生关联性影响。从内部看,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我市支柱产业电子行业部分龙头企业销售大幅下滑,同时叠加房地产市场仍处调整转型阶段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市经济稳定运行依然承压。综合来看,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正处于攻坚期,新兴产业的培育正在逐渐发挥支撑作用。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显著增强。我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获批厦门大学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内首个面向储能产业的智慧储能大型科研基础设施正式立项;斩获7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总数创历年新高。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2.7%,比2023年全年提高2.5个百分点;97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50%,其中551家企业同比增长超100%。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3.9%,比2023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0.2%,总投资均达120亿元的新能安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二期)、士兰集宏8英寸碳化硅半导体芯片制造项目开工建设;落实国家“两重”“两新”工作部署,设备工器具购置同比增长43.5%。消费新业态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手机分别同比增长22.2%、8.8%和45%,跨境电商出口额同比增长80%。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我市持续推进“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比全国、全省分别高1.4和0.1个百分点;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同比增长87.3%和10%;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智能家居等产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2.3%和11.4%;企业盈利持续改善,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3.7%,比全国高20.3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互联网软件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7%,比去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8%;展览面积同比增长76.5%。全市实有经营主体92.48万户,同比增长4.4%,其中企业类经营主体户数同比增长5.2%。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上半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85万人,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6%和6.6%。民生投入持续加力,上半年,财政民生支出同比增长7.2%,全市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8万个,湖里区入选全国首批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蝉联全省第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厦门医院全面开诊。基础养老金标准居全国15个同类城市第三、全省第一;建成保障性住房3950套,发放大学生“5年5折租房补贴”约2亿元,为来厦求职和见习实习大学生提供免费“一张床”住宿。生态优势不断提升,中央主要媒体对“厦门实践”集中宣传报道,七项经验被国家生态环境部集中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