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去厦门:大雨涝了古驿道
最近,同安碧岳社区的居民向我们栏目反映,他们那里有一条古驿道,一到台风、大雨天,就会被淹,深深的积水不仅影响大家出行,同时还让古驿道上的祖宅也泡在水里,遭了秧。万一哪天年久失修的老宅倒了,伤到人了,这可怎么办?周边的居民很着急。今天的《来去厦门》,我们跟着记者去那里看一看。
古有“大水冲了龙王庙”,今有“大雨涝了古驿道”。
记者 杨弘:当我看到这条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同安古驿道被雨水淹没的时候,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和我一样心里很不是滋味的还有居住在周边的老居民。
碧岳社区居民 陈世谦:下大雨,这条路就变成一条河,两个庙之间,都是水。(大约淹了100多米长?)100多米。
碧岳社区居民 叶彩凤:到这边了,到这边。(哦,积水这么高。)
碧岳社区居民 翁新丛:就这里(地势)最低,下面就最深。
这里是同安区碧岳社区“凤山钟秀坊”所在的路段,这也是厦门现存最早的石牌坊。由于这个路段地处低洼地带,台风、大雨天,四面八方的雨水,便都顺势聚集到了这里。
碧岳社区居民 陈世谦:这条路原来是泉州通同安的古官道,原来后面是农田,它会泄水,现在后面全部用水泥建起了,本来有几条排水,通到池塘里面去,现在路改造填高了,也做了排水系统,现在盖房子,什么垃圾,排水系统已经有淤塞,所以水就往这边积了。
大雨涝了古驿道,也淹了居民们的祖宅,这才是让大家更恼更怕的问题。“怕”是因为距离祖宅不远处,就有一所幼儿园,下雨天,小朋友和家长蹚水过路时,时常也会到祖宅的屋檐下避雨,路人无意,但房主有心——担心的心。
碧岳社区居民 陈世谦:你看这个已经快掉下来了,如果小朋友从这边走过,掉下来,谁负责?
碧岳社区居民 黄凯:每年路一点点在加高,但是老房子是不变的,水位的上涨,导致老房子瘫的瘫,倒的倒,这些墙的斜面,已经非常倾斜了,视角可以看一下,我们的孩子经过这条路去上学,不仅要被淹,在这里躲雨的时候,存在的危险非常大的,如果500年前的古人,看到我们今时今日,上学的孩子经过这条路,还要蹚着水来上学,我觉得是非常难想象的。
而让居民们“恼”的是,水涝古驿道、祖宅破败的问题,持续了好几年,他们多次向政府部门反映,却迟迟没有落地解决。
碧岳社区居民 翁新丛:没办法,那就让它倒了,政府要拿出方案。
碧岳社区居民 陈世谦:现在我们这两间已经倒了,现在也不来保护了。
也有居民提出,可以私人自费,重建祖宅,也被相关单位“拒之门外”。
同安碧岳社区居民 黄前志:我们也有尝试申请建设规划许可证来建造房屋,但是政府说,我们这个房屋管控住了。
根据同安区大同街道办事处回复居民的情况来看,这些祖宅属于历史风貌建筑,无法随意翻建。记者查阅《厦门经济特区历史风貌保护条例实施规定》,这些祖宅应该要根据“五原”原则,进行局部修缮加固,修旧如旧。
碧岳社区居民 陈世谦:有价值的是这条路,不是说某一间房子,这些房子,你现在定一个历史风貌建筑,区里面你要来保护。
碧岳社区居民 黄前志:(记者:修缮的方案,拿给政府去审批,各个部门通过以后,确定是修旧如旧了,你们有没有尝试过这个步骤?)这个方面,地方政府也没有跟我们沟通说,要有什么方案,怎么来整修?
这些破败的祖宅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价值?如果进行保护利用,又有什么好的建议呢?我们也邀请了同安的文史研究者实地探访。
同安文史研究者 杨志刚:古官道形成之后,人来人往,这边就形成了一个街市,加铁窗的地方,就是原来售卖的窗口。(这些房子历史大概有多久?)这些都是清代和民国时期,遗留保护下来,随着历史变迁,也不大合适居住,所以就闲置了。
同安文史研究者 杨志刚:(这条街,可以说是每一百步,都有文物古迹,这个房子它不是文物,是历史风貌建筑,您觉得有保护的必要吗?)保护很有必要,作为历史的见证,乡愁的体现,政府要花大力气,排水也要考虑,不然房子修缮之后,房子湿气比较重,梅雨季节不适合人居住,(古驿道)活化可以打造成研学的动线,这些房子可以复原当时开店的场景,也可以打造成乡愁民俗馆等等。
看来,有价值的不仅仅是路,这些老房子也承载着一方水土的文化和乡愁。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政府部门并非像居民们所“恼”的一样,不管不顾不保护,相反,居民们反映的水涝古驿道、祖宅保护修缮的问题,不少相关部门都已经前来实地调查,探讨解决方案。
碧岳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 林小婵:政府已经来了好几批,不管是区里面,还是市里面,大领导、小领导来了很多,也给了很多的建议,靠社区我们确实也是没办法,私人产权很复杂、很难,如何做起来,这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古时候“大水冲了龙王庙”,说的是自己人互不相识发生了冲突,如今“大雨涝了古驿道”,我们希望问题的出现,能够让这一片区得到更多的重视,未来,或许能演绎一段政府与居民协同合作,共同保护同安历史文化的美谈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