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厦门高崎渔港应急综合演练昨举行
“两船在高崎渔港发生碰撞,有船员落水。”昨日下午,一场“船舶碰撞事故”打破了高崎渔港的平静。很快,相关部门开展海上救生,“险情”及时化解。
这是2024年厦门高崎渔港综合应急演练的现场。演练由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主办,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承办。
编队检阅、防台演练、海上救生、油污处置、消防救援——在昨日的演练中,一个个项目陆续登场。本次演练共出动公务船艇22艘、渔业船舶5艘、120救护车1台、消防车组2台、全地形消防摩托车4台、便携式智能无人船1艘、智能遥控救生圈2个、电动飞行救生圈2个、救生抛投器2套、无人机4架。
演练前,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宜光、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负责人叶建平为参演单位授旗。
据悉,当日参加演练的人员超400人,参演单位包括市闽台渔港发展保障中心、市闽台中心渔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湖里区殿前街道办事处、厦门市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市120急救中心、东海救助局厦门救助基地、蓝天救援队、厦门市消防救援支队湖里大队寨上消防站、湖里区公安分局湖里派出所、厦门市政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厦门市休闲垂钓协会海上义务救援队、殿前街道义务消防队、厦门新四海泛奥环保科技公司以及厦门市内多家远洋渔业企业等。
海陆协同 多部门联合作战
昨日的演练以复盘防御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为背景,在总结历年应急预案实施的经验基础上,模拟防台风、救生、消防、防污染等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检验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和响应能力,依托厦门市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同步开展线上演练。
演练分应急预案响应、协调组织、船舶应急疏散撤离、港区消防设施启动、海陆联合消防、人员搜救与救生、避风船舶人员应急撤离疏散、海上油污处置等部分。
消防演练体现了海陆协同的特点,消防船、消防车、应急消防艇、消防应急分队四组消防力量综合施救、协同作战,最大化地有效保障渔港消防安全。
在这次演练中,东海救助局、蓝天救援队等专业力量也登场,完成各项参演任务。东海救助局带来专业救助艇“华英391”,将救生筏及救生筏上船员安全拖到东堤浮码头。
“希望通过本次演练,全面检验渔港应急反应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协同防抗能力,进一步提升渔港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路书杰表示,此次应急综合演练,是为了有效利用渔港设施与资源,进一步提升防台风、救生、消防、防污染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尤其是提高各单位协同配合、联防联治的能力,以便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到迅速有序地开展施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遥控装置 让救助如虎添翼
现场展示了多款应急保障新设备,如便携式智能无人船、智能遥控救生圈、无人机及能飞的电动飞行救生圈等。
水面上,一个醒目的橙色救生圈,快速向落水人员飞驰而去,很快就将他们带回到救援船上。救援人员介绍道:“这样的遥控救生圈可以远程遥控,实现1500米远距离控制,适合在船舶无法停靠的浅滩开展救援,第一时间保障人员安全,是很好的救助手段。”
本次亮相的救生抛投器,更是吸引不少人的关注。救生抛投器采用气动抛射装置,将气胀式充气救生圈发射到人力不能投掷的距离,救生圈入水5秒内完成自动充气,产生10千克以上浮力。
能飞的救生圈见过吗?在演练现场,一款新型水面救生智能设备——电动飞行救生圈让不少救援人员直呼震撼。这种救生圈具有结构紧凑,外观轻巧,飞行稳定,性能可靠的特征。它不受海况影响,遥控距离远可达1000米,落水后能同时救助两个成年人。
防抗台风 为渔船渔民打造避风港
高崎渔港作为我市唯一的国家级中心渔港,是我市对台渔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也是渔业防台风的重要平台。渔港总面积62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42万平方米,设计可供350艘大中型渔业船舶或800余艘小型渔业船舶锚泊避风。10多年来,先后为厦、漳、泉以及台湾渔船、客轮近2万艘次提供进港避风避险,为6万余避险群众免费提供住宿餐饮和简易医疗救助。
7月,我市将进入台风季。此次在高崎渔港组织应急综合演练,是为了有效利用渔港设施与资源,进一步提升渔港救生、消防、防污染、应对突发事件等应急能力,尤其是提高各单位协同配合、有效防抗台风的能力,以便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灾难,做到迅速有序地开展施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让高崎渔港真正成为渔船、渔民的避风港。
今年来,厦门市海洋发展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一系列要求,认真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大力开展防汛备汛渔业安全检查,扎实开展渔港渔船安全监管,加大海上安全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生产行为,保障海上渔业生产无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