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夯实高技能人才根基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厦视直播室 2024-06-23 16:13:56

2024-06-23 16:13:56

新闻头条,我们来关注我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对于一座城市“竞争力的增强”和“创造力的提升”等都至关重要。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则离不开“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技能竞赛”等多方面的支撑。首先,我们先来看一场职业技能的“高手过招”。今天上午,“第三届厦门市职业技能竞赛暨2024年厦门市技工院校技能竞赛”在厦门技师学院开幕。活动吸引了超900名参赛选手,比赛项目数量和参赛人数均突破往届。

本届竞赛共设置了30个项目,参赛选手超900人,赛项数量和参赛人数均创新高。

上午,花艺、电气装置、数控车等10个项目率先开赛。其中,花艺赛 分为 花束、切花装饰、花项链、花首饰四个模块,每个模块的比赛时间为两小时。比赛 现场,选手们选用各类植物花卉、装饰材料等,打造 一件件别致的花艺作品。

花艺 赛项裁判长助理、福建省杨菲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杨菲:考验选手的有技术,还有色彩、创意、构成四个方面能力。作品的模块是和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接轨的,也体现了我们和国际潮流相接轨的一个对应,也能够引领行业的一个前瞻性 。

本届竞赛 紧紧围绕我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要,对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和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标准开展选拔。在赛项设置上,不仅有电子技术、机械设计等传统项目,还设置了人工智能训练等新技术项目以及母婴护理员、快递员等新业态相关项目。同时, 本届竞赛还首次将“技工院校技能竞赛”纳入其中, 职业技能竞赛 不仅成为我市技能人才交流学习、切磋技艺的平台,也成为培养 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

电气装置赛项参赛选手 梁茂盛: 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比赛,通过比赛巩固我们的专业知识,可以让我们把平常学到的东西实际运用在比赛场地,与其他选手进行切磋,取长补短。

厦门技师学院教导处副处长 刘晋英: 通过这个比赛诞生出的技能人才越来越多,包括我们学校有一些人才引进,也都是在国赛中获得较好名次的选手。学院会把市赛做一个成果转化,在平常授课以及实训室建设的时候,对标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把它们引入到我们的日常课堂里面,让大多数的同学都能从这个竞赛中受益 。

本次职业技能竞赛是一个系列活动,将持续到10月下旬,那些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或有机会参与全国技能大赛。同时,在这次竞赛中,厦门还首次举办“技工院校技能竞赛”,既加强院校之间的技能交流,以赛促学,也进一步促进“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深度融合。

一直以来,我市都在持续健全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打造“符合新时代特区发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记者从厦门市人社局了解到,目前,我市的技能人才约87万,其中高技能人才近30万。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我市力争 “十四五”末实现“两个35%”

而针对“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往存在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周期较长”等问题,今年1月,我市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通过“创新学徒制培养模式、探索技能等级认定新做法”等举措,着力发展壮大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 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3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5%”的目标。

针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设置配套学科

《实施方案》从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人才评价、技能竞赛、人才使用、人才激励六大方面,出台了16条举措,为我市重点产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撑。(标题1)例如,针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案》提出,将设置配套学科,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培养优秀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扩大“新八级工”等特级技师评聘范围

我市还着力打破高技能人才职业“天花板”,扩大“新八级工”等特级技师评聘范围、探索在国有企业和龙头企业试点技能等级认定“预备案”等,延伸技能人才的晋升通道。此外,为吸纳高技能人才留厦就业,《方案》明确,符合条件的技工院校预备技师班毕业生,可申请新引进人才补贴1万元。

市人社局副局长 彭新良:《实施方案》主要亮点有高技能人才培养、新型学徒制培训、“一试双证”试点和台湾地区职业资格采认等。

继续深入开展“一试双证”试点

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方面,《实施方案》继续深入开展“一试双证”试点,将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行业证书与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直接挂钩,职工通过一次考核即可同时获得行业权威认证的能力证书和经政府备案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据悉,目前我市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已开展了互联网营销师和人工智能训练师两个职业(工种)的 " 一试双证 " 考试,更多的 " 一试双证 " 职业(工种)也在进一步开发。

创新学徒制培养模式

不仅如此,《实施方案》还提出了创新学徒制培养模式,参照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面向在企业技能岗位实习的毕业年度学生试点开展学徒制培训,对完成培训符合条件的按标准予以补贴,在实现帮助实习学生快速掌握岗位技能的同时,有效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市人社局副局长 彭新良:力争“十四五”末实现两个35%,一个是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的35%,一个是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的35%,培养一支规模持续壮大、素质不断提升、支撑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新闻观察:夯实高技能人才根基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通过新闻可以看到,厦门不仅举办职业技能竞赛、为期4个多月的职业技能系列活动,还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通过创新学徒制培养模式、探索技能等级认定新做法等举措,着力发展壮大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对此,你有哪些观察?

如果要说2024年最热的词,我认为“新质生产力”当仁不让。如何创新“破圈”,为新质生产力赋能,这是很多产业、行业都在集中思考的“引擎”。对于我们厦门来说,当前正在构建“4+4+6”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的命脉,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如何让这个产业体系实现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科研设计再精妙,还得靠能工巧匠将其变为现实。高技能人才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中占有重要位置。

从刚刚新闻中的数据可以看到,目前,我市高技能人才近30万。看起来很多,但是,要想推动更高质量的发展,这些人仍然不够,而且这些高技能人才的结构、岗位,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因此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快建设高素质技能人才梯队。为此,厦门举办了职业技能竞赛,印发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在学徒制培养模式、 " 一试双证 " 试点等方面有所创新。另外,我认为,还要进一步发挥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要紧跟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发展和产业需求,提高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精准度和人才培养的匹配度,更好地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还在于激发高技能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继续优化收入分配机制,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推动厦门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和综合实力。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