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海洋环境的保护 必须是一场双向奔赴

厦视直播室 2024-06-08 20:15:26

2024-06-08 20:15:26

2024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在厦门举行

今天是第16个“世界海洋日”,第17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天上午,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在厦门举行。活动聚焦、学习、推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验,发布生态保护、修复领域有关成果。

世界海洋日:厦门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高效治理海漂垃圾

持续提升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经济方面。厦门都做了哪些努力呢?我们一起来关注。

一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山-海-城”自然优势,着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去年8月,厦门东南部海域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并位列榜首;今年1月,同安湾、五缘湾入选福建省第一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据最新数据统计,2023年,我市近岸海域国省控优良水质面积比84.2%,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海漂垃圾分布密度96.63平方米公里,保持全省最低。这是是我市海漂垃圾清理处置的前沿阵地——海上环卫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前海上环卫站已建立海上智慧调度中心,拥有智慧海上环卫系统等智慧化设备,能对海漂垃圾进行自动识别分类和轨迹跟踪。出海作业时通过与调度中心实时沟通,大大提高海域保洁效率。

厦门市政集团环能公司海上环卫站站长 张梁华:我们协调上级相关部门将重点岸段20路左右的视频监控,并入到我们智慧海上环卫系统,我们也安装了一台无人值守的无人机,针对一些我们视频监控没办法覆盖到的地方,补齐短板,让我们能够有效地实时地掌握海面的环境卫生情况。

当前,我市海上环卫管辖海域已从2016年的62平方公里扩展到230平方公里,但每年海漂垃圾总量非但不增加,反而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厦门市政集团环能公司海上环卫站站长 张梁华:我们现在船舶出去经常就是“无功而返”,因为现在确实海漂垃圾的量它越来越少,今年1到5月份,同比去年海漂垃圾量减少大概5.9%左右,数据也显示(1-4月海漂垃圾密度)每公里在60平方米以下,与去年同期相比也下降了31%左右。

海湾建设得越发美丽,海洋经济也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0.9%,其中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3%。 新诺北斗航科信息技术(厦门)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聚焦北斗和信息化技术在智慧海洋中的应用。在企业的展厅内,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了不久前刚刚拿到市场“通行证”的北斗多功能集成系统,这个系统将以往单个设备的功能集成到一起,使船舶有了“智慧大脑”。

新诺北斗航科信息技术(厦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 黄渊:支持接入船舶的雷达、视频监控系统、船舶能耗传感器、数字电控系统等,提升整个船舶的信息化水平,实现船、海、岸、人的互联互通,及时把遇险当时的经纬度坐标发送到岸上的管理机构,能够最精准地投放救援力量。

近年来,企业积极推动北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多项“行业首创”,比如企业是全国首家智能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终端的开发和制造商;部分编码算法填补国内空白。此外,企业位于同翔高新城的新厂房也将于今年底投产,每年可生产20万台(套)的船舶智能驾驶舱智能通导设备。

新诺北斗航科信息技术(厦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超: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船舶驾驶终端的智能化,结合5G通信技术、低轨卫星“星链”技术,打造新一代的智能驾控系统。

【新闻观察:海洋环境的保护 必须是一场双向奔赴】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观察员胡兰兰,一直以来,在厦门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还是非常大的,刚才新闻中也说到了不少我市在海洋环境保护的种种举措,目前这些举措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肯定。对此,你怎么看?

在厦门众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中,我觉得海洋算是一个先天的优势了。海洋孕育了厦门,过去,很多老厦门人是以海为生,现在厦门的很多旅游亮点也是与海有关,厦门同时也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厦门的发展和厦门市民的生活都与海息息相关,我们享受着海洋的馈赠,自然也要懂得重视海洋环境的保护,这必须是一场双向奔赴。除了刚才新闻中说到的海漂垃圾治理成效、美丽海湾建设取得的成绩之外。其实我市在海湾综合整治、红树林保护、沙滩修复、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内容上,还是走得比较前列,也做得比较到位的。

今年4月8日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我做了一个短视频的系列,就是想呈现一些珍稀动物在厦门的生存保护状况。其中,我去了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还有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真真切切看到了我们在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上面,确实花了不少功夫。比如文昌鱼,这个被称为海洋活化石的世界性濒危物种,培育难度是很大的。我在水产研究所,看到了文昌鱼专门的产房,培育基地,还有一个实验室专门培育它们要吃的各种藻类。虽然培育难度不小,但是现在福建水产研究所每年能培育文昌鱼苗100万尾。除了文昌鱼,水产研究所还培育研究近百种海洋物种,而培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增殖放流,让它们回归大海,为了海洋的资源恢复,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拍最后一期的时候,我也跟一位海洋科普专家做了一期赶海,认识了不少我之前都没见过的潮间带海洋物种。这位专家就说了,厦门潮间带海洋生物品类是非常多的,它们在这里的一切安好,其实就是对厦门海域环境的最大肯定,我觉得这也是对厦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最实实在在的称赞。

世界海洋日:国内外与会嘉宾实地调研 点赞厦门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作为“2024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的配套活动,昨天,来自国内外的与会嘉宾实地调研参观“筼筜湖、五缘湾、下潭尾红树林”等地 ,感受厦门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大家纷纷点赞厦门人海和谐、城湾共生的美好生态画卷。一起来听嘉宾声音。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二级巡视员 王东:今天的厦门,我们感觉人居环境非常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真实的写照,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要把厦门的实践经验和本地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实做细,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福祉,我们的老百姓能够共同享受到。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处副处长 钟智勇:生态环境的确是非常优秀,使我们感觉到这个城市人与动物的自然和谐。我们学习参观过后,回成都一定会向厦门学习,把成都的生态文明建设搞得更好。

新疆克拉玛依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张俊:新疆虽然离海洋很远,但是我们一样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过程中会大有作为,把我们的新疆建设得更加美丽。

希腊能源与环境部常务秘书 佩特罗斯·瓦雷利季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厦门的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厦门建设成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

挪威气候与环境大臣 安德烈亚斯·比耶兰·埃里克森:我看到了厦门和挪威在海洋保护、生态修复上有很多相似的理念,厦门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可以在实践中做到这一点。 我认为筼筜湖治理真的是一个典范,这里的经验值得很多地方学习借鉴。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