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绵城市建设有新进展:全市已有贯彻海绵理念项目近3000个

厦视新闻 2024-05-31 20:05:43

2024-05-31 20:05:43

在持续的降雨天气下,海绵城市建设可以缓解不少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海绵城市,通俗地讲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降水时能够吸水、蓄水,并在需要时释放和利用这些水资源。厦门是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自2016年开展试点以来,已逐步探索形成“全市域推广、全流程管控、全社会参与”的海绵城市建设新格局。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的通知》,厦门海绵城市建设共有3项经验做法入选,获全国推广。

位于思明区的悦海南苑去年3月投用,是一个典型的“海绵小区”,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近3000平方米的下凹绿地、2000平方米的透水铺装及分布在小区各处的植草沟和雨水花园等,都是绿色的海绵化设施。相关负责人介绍,下雨时,落到路面的雨水,基本能被地面的透水铺装吸收渗透;而落到屋面的雨水,则会通过断接工艺,引入现有的绿色海绵化设施。

厦门渤雅绿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技术总负责人 李顺铭:以前的做法是屋面雨水,直接排到小区的雨水管,然后排到室外去。现在屋面雨水排到一楼的时候,我们直接给它(雨水管)断掉,然后引入到植草沟,再把雨水引到下凹绿地或者雨水花园,尽量做到自然吸收跟净化。如果是一般的中雨、小雨,(雨水)几乎不外排(到市政管网)。

从海绵小区、海绵道路,再到海绵公园、海绵学校......多年来,我市因地制宜,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水质净化厂的屋顶,海绵城市建设也能“大展拳脚”。位于岛内的高崎水质净化厂一期工程用地面积8.36万平方米,厂区覆盖绿化海绵空间面积达到6.32万平方米,占用地面积超过75%,而绝大部分的海绵空间,就在屋顶的海绵公园。在这几块大面积的雨水花园里,种植了多种抗污染、耐水湿的植物,像是翠芦莉、鹅掌柴、金脉美人蕉等等。植被绿地旁,还有不少砾石,便于渗水、净水。

厦门市政集团环科公司高崎水质净化厂项目负责人 吴奕理:通过植被层的下渗过滤,有效消纳我们的屋面雨水径流,同时结合屋面公园景观设计,有机融入生态旱溪、透水园路等丰富多样的海绵设施,增强公园的科普趣味。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贯彻海绵理念项目近3000个,城市建成区可渗透的面积占比为43.43%;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标准的面积占比为39.2%。

【三项“厦门经验”获全国推广】

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厦门的探索实践也受到国家部委的广泛关注。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的通知》,我市在工作组织、统筹规划、全流程管控等方面,共有3项经验做法入选,获全国推广。清单中提到,厦门市通过将海绵城市建设全流程管控机制,融入现有“多规合一”建设管理审批流程,在规划指标控制、方案合理性审查和竣工验收等5个环节中,明确各类型建设项目需要执行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清单还梳理了厦门在统筹规划方面,加强相关规划衔接的经验做法。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