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物”游厦门(四):追寻“海的味道” 开启鹭岛别样玩法

厦视新闻 2024-05-05 20:26:27

2024-05-05 20:26:27

厦门海域面积333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65公里,可谓“海在城中,城在海上”。探寻厦门的文旅“好物”,今天我们的主角就是厦门的海。借助风光旖旎的滨海景观,这里形成了丰富的海洋文旅产业。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追寻“海的味道”,开启鹭岛别样玩法。

记者 张月梅:五一假期怎么玩?我们一起赶海开盲盒。

在环岛路沙滩上,市民游客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穿着雨鞋、提着水桶、拿着镊子,体验赶海乐趣。海兔、海星、小螃蟹……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让大家大开眼界。

学生 杨悦淇:我们今天挖到了一个长长的蟹、海胆,好多贝壳。

游客 陈先生:带小孩让她身临其境学习认识这些海洋生物,学习这些知识。

近年来,赶海研学逐渐成为厦门旅游新风尚。市民游客走进潮间带,亲身感受海洋生命力,理解海洋生态保护的意义。

潮间带研学团队负责人 林宏杰:我们“五一”期间每天都在赶海,应该有几十上百组(亲子家庭)的量,希望能够把厦门赶海成为很产品化标准化(的项目),能够成为我们厦门旅游的特色,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载体 ,向全国的游客,甚至全球的游客,去展示生态厦门。

在潮间带的海洋生物中,海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经过潮水的拍打冲刷,它坚强地生长在礁石上,香甜的味道让人流连忘返。

记者 张月梅:除了在潮间带的礁石上可以看到新鲜的海蛎,还有哪里可以看到它呢?

记者 张月梅:我现在在同安潘涂社区的海蛎集散中心,厦门有近70%的海蛎都来自这里。

潘涂社区约有80%的常住人口从事海蛎养殖、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被誉为“中国海蛎第一村”。社区不仅成立了合作社,整合养殖户资源,统筹纳入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还规划发展海蛎相关的一二三产业,为居民在海域租赁、产品集散批发、产业深加工等领域保驾护航。

同安区美林街道潘涂社区居民 林合社:我们这个社区到现在海蛎产业化已经有四百五十几年的历史,带动整个区域这些居民的就业问题,还有收入问题,解决了他们的三餐问题。

除了养殖、销售,潘涂社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设海蛎夜市和海蛎主题小吃街,将海蛎产业与文化融合相通,居民开动脑筋,大力宣传海蛎文化,擦亮乡村振兴“金名片”。这家位于潘涂社区的海鲜饭店,主打的食材就是海蛎,并创新设计了蜂巢海蛎、铁板黑椒海蛎等12道海蛎美食。

同安区美林街道潘涂社区海鲜饭店店主 林恺煜:我们通过十二时辰的不同特点,将海蛎通过铁板、煎、炸等烹饪方式,设计制作了十二道海蛎美食,能够吃出新意。

同安区美林街道潘涂社区党委副书记 林育林:“五一”期间,潘涂海蛎夜市跟彩虹沙滩摊规点活动进行了联动,现场发放代金券,供游客来品尝我们的海产品,还有各种小吃。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