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天价彩礼,将幸福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

澎湃新闻 2024-04-28 08:01:07

2024-04-28 08:01:07

五一假期临近,又将迎来婚礼高峰期,“彩礼”又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一方面,关于彩礼的吐槽、讨论仍然火热;另一方面,也有年轻人开始行动,纷纷“爆改”婚俗,比如取消繁文缛节,试图摆脱彩礼对婚姻的捆绑。

婚丧嫁娶,人生大事,婚姻话题注定会得到社会长久的聚焦。而文明婚俗,到底应该变成什么样,又该怎么倡导,也足以引人深思。

令人望而生畏的天价彩礼

讨论婚俗,一个离不开的主题就是彩礼。

彩礼的出现,有一定的文化历史根源。早在典籍《仪礼·士婚礼》中就有记载,婚姻的成立有“六礼”的程序,其中的“纳征”就是指“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给予一定的财物,是为了讨个吉祥如意的彩头,也是一种表达恪守契约的承诺,这本身是符合普遍的人类心理的。

但是这种礼仪性质的彩礼,在不少地方蜕变成动辄超出人均收入数倍的高额彩礼,“礼”已经成了不堪承受之重。有学者根据网络大数据统计,当前彩礼的全国均值约为7万元,不少省份均值已经超过10万元甚至达到20万元;今年3月,焦点访谈走访山东聊城莘县一户家庭,订婚彩礼要30万元还不算车房。彩礼之高可见一斑。

而因为彩礼引发的纠纷甚至刑事案件也时有出现。今年1月,有媒体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彩礼”,共有176556 篇相关结果,其中7042篇甚至为刑事案件。这些案件,大多围绕着彩礼定义、婚约破裂后彩礼划分、是否涉及财物诈骗,等等。

可以想象,天价彩礼早已脱离了人们表达心意的范畴。彩礼哪怕客观存在,也很难说是完全自愿的了。其中的当事人,早已经一肚子苦水。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0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7.1%的受访者认为彩礼要根据双方经济条件而定,37.4%的受访者认为有个好彩头即可,48.6%的受访者支持女方将彩礼以陪嫁形式返还小家庭。可见,人们都希望彩礼能够回归本位,而不是家庭的重负。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份调查的受访对象中,男性占38.3%,女性占61.7%——女性占多数。由此可见,不少女性虽然是彩礼的受惠一方,但也希望彩礼能够更理性一些。

说白了,风俗对彩礼的裹挟、家庭对金额的看重,“受害者”并不只是付出彩礼的一方,而是相爱的双方。这样的案例并不罕见。

婚俗改革是个长期课题

围绕着彩礼的婚俗改革问题,近些年逐渐得到高度重视。

2019年,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中首提治理“天价彩礼”。2020年,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22年,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同年,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也提到“推进婚俗改革和移风易俗,破除婚嫁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倡导积极婚育观念”。

与此同时,各地也结合本地实际,开始进行种种探索。但从结果看,效果各有千秋。

有些效果不错。比如今年1月的江西全省民政工作座谈会就提到,抚州“婚丧改革可圈可点”,“彩礼下降幅度全省最大”。据报道,抚州的做法包括:对彩礼设置限额标准,不能超过具体地区村民人均年收入的三倍;市里发布一系列农村彩礼治理的细则,下发到各县和乡镇后,由各村书记给村民做宣传引导;各地设置道德红黑榜,如果某户出现高彩礼,就会登上黑榜,而选择零彩礼者会上红榜作示范。

但有些引发了争议。比如今年2月,江西崇义规定“零彩礼”“低彩礼”家庭子女可在全县范围内按照第一顺序择校入学。这种将彩礼直接和教育资源挂钩的做法,引发了人们关于教育公平的焦虑情绪,被很多人视为“步子太大”。

另外,不少地方对婚宴酒席出台的严苛管理,也引发了相当多的关注。比如近日,重庆南川区个别社区要求居民办婚宴需提前10天申请报备,除结婚酒、丧事以外的都属于无事酒,一律禁止滥办等,遭受了不少质疑。之后相关部门回应称对政策理解存在偏差,停止不当做法。

归根结底,婚俗改革之所以“难办”,是因为它处于公事和私事相结合的地带:婚姻是家事,但婚姻又受到社会文化习惯的裹挟;既不能一杆子碰倒个人权利,又要保持一定的社会管理力度。这中间的治理尺度如何拿捏,需要非常细致的考量。

加之婚姻市场上性别结构失衡,这一大形势在短期内并不太容易缓解。围绕天价彩礼的种种,也就碰到了坚硬的现实内核。

从这个角度看,婚俗改革依然任重道远,需要相关部门拿出绣花的功夫,从细节处着手,一针一线织就理想的社会图景。

年轻人或许有自己的办法

“我的婚礼我做主”。事实表明,人们可以相信年轻人,他们终究会为面临的困境,找到属于自己的办法。

据报道,现在有不少年轻人开始流行“四无”“六无”婚礼:无接亲、无车队、无伴郎伴娘、无不熟宾客、无司仪、无堵门游戏、无生硬仪式、无父母操办……总之,一切都无需遵循固定模式,新人和来宾的体验感和舒适度比什么都重要。

在网上一个关于“四无婚礼”的投票中,一共4万多人投票,2.4万选择了“能接受”,占比超过一半。

可见,年轻人自己也希望婚礼简简单单,少一些摆阔和束缚,没必要那么沉重和浮夸,以至于成为双方及其家庭的负担。

这也说明,文明婚俗的实现并不一定只能自上而下地开展,变化的种子其实也在每个年轻人的心中。他们才是婚姻中最直接的当事人,某种程度上说,他们自己的态度,或许才是有决定意义的。

当然,现阶段年轻人的“四无婚礼”等,或许可以部分地改变婚俗,要说从整体改变天价彩礼等一些风气,恐怕还不现实。但这至少让人看到了一种可能。

公共政策如果能够和年轻人的心态形成有效互动,引发一场由年轻人主导的社会文化之变,那么天价彩礼的解法,或许也蕴含在其中了。

就像在前面提到的那个调查统计,60.5%的受访者希望全社会形成文明嫁娶的新风尚。可见,年轻人心中对什么是理想的婚俗也早有清晰的看法。

这种社会心态,如何通过教育、引导,最终落实到对婚俗形态的重塑,值得相关部门考量,也值得我们期待。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