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市民湖长”模式有利于加强公众对保护河湖流域主人翁意识

厦视直播室 2024-03-30 21:27:28

2024-03-30 21:27:28

新闻头条我们来关注河湖长日。今天(3月30日),厦门迎来了第三个河湖长日。上午,河湖长日宣传活动在五缘湾感恩广场举办。今年我市首次聘任“台胞河长”,汇聚多方力量参与河湖治理 。

首聘“台胞河长” 壮大民间河长队伍

现场,市河长制办公室与市人民检察院、市台办,共同签署了《关于支持台胞参与河湖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的协作意见》。首聘10名台胞检察联络员担任民间河长,继续壮大民间河长队伍。台湾桃园人黄保勋,是集美大学海洋信息工程学院教师。他说,获聘台胞河长后,会结合自己的专业,助力我市河湖治理工作。

台胞河长 黄保勋:我的教育背景是高校,那目前会以高校为应用的一个场景,希望可以带领高校的学生们参与河湖上面的治理,再来我自身的专业是属于光电半导体的镀膜,根据我自己自身的背景,必须带领学生实际了解一下水资源在半导体当中,所扮演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以及如何妥善利用。

相伴幸福河湖 共享水美厦门

从2017年开始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我市河湖治理工作每年都收获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3年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国控和省控断面、小流域省控断面水质连续第五年实现“四个100%达标”;全市入海河流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筼筜湖生态修复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和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全面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列入中央督察成效正面典型案例等。为了让保护河湖的理念能深入学生群体,带动更多学生志愿者参与保护河湖的行动,市河长制办公室还组建了一支厦门河小禹小记者团,并在活动现场举行了授旗仪式。

民间河长 侯宝军:我觉得这是我们所有河湖长的一个节日,也是政府对我们工作的一个肯定,接下来的话也会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致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环境。

厦门绿水守护者创办人 陈彦君:3月30号只是一个起点,希望通过这一天的一个宣传,把这种爱河湖,保护河湖的这个行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今年重点抓实七大举措 系统推进河湖治理

河湖治理任重而道远,今年厦门还将持续贯彻落实《厦门经济特区河湖长制条例》,统筹上下游、左右岸,追根溯源,系统推进河湖治理,重点抓实持续提升城乡污水治理能力、加大力度实施农业污染管控,强化工业污染执法监管、发动全社会共管共治等七大举措。

为什么厦门会将今天定为“河湖长日”呢?这其中有怎样的寓意?我们接着来给大家来梳理一下。2021年第2号“厦门总河长令”签发,发布《关于确定厦门市河(湖)长日的通知》,明确将每年3月30日设立为厦门河(湖)长日。于是2022年便有了第一个河湖长日。

而3月30日其实是为了纪念一个重要的日子,1988年3月30日,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综合治理筼筜湖”专题会议,创造性地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治湖方针,成为日后厦门河湖长制雏形。

去年1月《厦门经济特区河湖长制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再次明确每年的今天为“厦门市河湖长日”。这部《条例》的出台意味着河湖长制实现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的跨越,厦门市河湖治理正式迈上法治化轨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黄世忠、全国政协委员张志红均提出了“设3月30日为全国统一的河(湖)长日”的建议。他们表示,实践证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符合我国国情水情,是河湖保护治理领域根本性、开创性的重大举措。

新闻观察1:“市民湖长”模式有利于加强公众对保护河湖流域主人翁意识

下面是新闻观察环节,今天来到演播室的观察员是市委党校高曦老师。高老师,厦门自2017年实行河湖长制以来做了很多优秀的探索,比如创新实行“市民湖长”模式,在今天的第三个“河湖长日”还首聘了“台胞河长”。您怎么评价相关制度的创新以及其中的管理智慧?

善治国者,必先治水。城市河湖流域的治理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让专家、干部、群众积极建言献策,才能实现共建共治、共管、共享。2020年,厦门创新实行“市民湖长”制,进一步提升了市民参与湖区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加强了公众对保护河湖流域、治理水体的主人翁意识。我们的市民湖长许多都具备水生态环境保护、水生态治理,还有红树林以及湖区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保护的相关知识,不论是在专业性还是积极性方面基础都很好,他们也很希望能把职业技能运用到市民湖长的工作中,助力相关河湖流域打造成厦门的闪亮名片。另一方面,市民湖长虽然暂时是几个人,但是借助其背后雄厚的民间力量,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群团组织等民间力量,协调群众与官方河湖长的良性互动,加强治水的社会监督及公众参与。

“台胞河长”这块,厦门要打造两岸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河湖治理领域的融合一定是可以走在前列的,因为我们和台湾地区在河湖流域治理方面都积累了非常多优秀的实践经验和成果,通过聘请“台胞河长”,既能够发挥他们在河湖治理与保护领域的专长与才华,壮大河湖治理的民间组织力量,又可以让台胞更多地参与我们厦门相关工作领域的方方面面,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推动两岸民间更多交流。厦门一直致力于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第一站”,聘请“台胞河长”也是着力推进俩两岸共同创业、共同家园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传达了积极信号。

河湖长制全面推进

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从地方治理经验到在全国推广,7年来,厦门的河湖长制不断完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河湖实现美丽蝶变,细微之处见真章,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一现代水环境治理体系是如何在厦门落到实处的。

以“水”为笔 绘就五缘湾生态颜值

记者 胡兰兰:虽然现在的五缘湾,清水绿岸、碧海银滩,但20年前的它和现在相比,绝对是“两幅面孔”。

湖里区市民湖长 陈志德:当时这片五缘湾还是一片滩涂,从视觉感官上来说是比较糟糕的,淤泥、污染,包括垃圾的堆放,包括黑臭水体,都让人不舒服。

过去五缘湾片区以农业种植、渔业养殖、盐场经营为主。由于过度养殖、倾倒堆存生活垃圾、填筑海堤,内湾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水体质量急剧下降,五缘湾的自然生态系统也遭到破坏严重。2002年,经过清淤整治、退塘还海、净化水质、五缘湾开始逐渐摆脱“烂潮滩”的头衔,向城市新客厅蜕变。学习园林专业的陈志德,在2006年大学毕业后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五缘湾的绿化设计。

湖里区市民湖长 陈志德:我们迷宫湿地的第一个目的就是通过水生植物的这种生态治理,把这种水体里面富营养物质,比如说氮、磷,这些通过植物的生态吸收,做到第一关净化,同时也在整个湿地里面做了一些水循环,水生态修复的一些措施。

作为建设者,陈志德不仅见证者五缘湾的变化,还在2019年转变身份,成为了五缘湾的“市民湖长”。从建设者到守护者,他继续为这方水土,发挥着自己的能量。

细“治”入微 打造家门口的只此“清”绿

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小微水体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百姓的生活,这些年厦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各个区的小微水体展开治。

见习记者 李胤葳:这里是位于海沧区的洪塘公园,虽说现在的洪塘公园美不胜收,但是它也有自己的“黑”历史。我手中拿着的这张照片,拍摄于2018年,它记录了那个时候洪塘公园池塘污泥浊水,臭不可闻的样子。

海沧区东孚街道洪塘村党委书记 王清钻:天差地别,2013年左右因为我们上游的很多玛瑙加工小作坊,一些重金属的污水排放,还有生活污水,都是往我们这个池塘直排,变成发臭、发黑,周边的村民一直在反映。

那段时间,作为洪塘村村民的王清钻没少为这处池塘操心。但光操心没有用,找出“病根”才是治理的关键所在。污水直排、管养缺失是当时小微水体的“通病”。

海沧区东孚街道洪塘村党委书记 王清钻:从2015年左右,过芸溪河流整体提升整治,首先我们先取缔掉那些玛瑙加工,再来清理这个河道,整个河底污泥什么都清理掉,还有我们这几年逐步开展雨污分流,水质变得很清澈。

埭头溪变身 “美颜版”溪流 书写“治溪”答卷

厦门有9条主要溪流,河长465公里,流域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人均水资源量232立方米,约占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10%,全国的15%,属于极度缺水地区,城乡居民用水75%以上来自跨流域调水。这些河流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位于同安的埭头溪,曾经因为流域内养殖、农业、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直排,水体被污染严重,一度被监测为轻度黑臭水体。

同安区河长制办公室 李文选:上游为主是农村,中游是工业集中区,下游就是我们新城范畴,工业集中区有4.8公里管网破损,存在雨污混流,错漏接这些情况,所以我们从后续就采用是从入河排口末端截流,截流后刚开始是叫做先治标,后续采用综合治理来治本。

在“治溪”的过程中,埭头溪还探索形成了“全收集、全处理、全清淤、全补水、全生态修复”的“五全”治理模式。持续推进末端处理厂建设,让同安区的污水处理能力从原来的10万吨提升到30万吨。建设生态补水工程,用处理后的尾水每日可以补水15万吨。

新闻观察2:树立法治治水理念 将河湖长制改革往纵深推进

厦门的河湖长制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效,将来也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对于今后厦门河湖长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高老师您有什么展望和思路?

首先,树立法治治水理念:我们一定要以特区立法形式将河湖长制改革推向纵深,使河长制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主要方向是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中心,完善我们在2022年年底出台的《厦门经济特区河湖长制条例》。其次,推进实践政学结合:我们要积极构建河湖长制的科学研究、人才培训、咨询服务和社会实践“四位一体”模式,汇聚更多的专业人才,扩大专家库,保障财政拨款经费;同时要从小朋友的教育科普开始,让在厦门长大的小朋友们不仅能够享受河湖治理的成果,还更要知道为什么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从小培养他们关于城市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第三个就是要持续搭建河湖长制“互联网+”工作平台,旨在动态掌握河长制实行效果,比如开通市河长办24小时市民热线和信箱,实施监督、反馈河湖情况,并配套举行系列线上活动推广河长制走进群众。最后就是一个河长制工作公示制,要的市公开督责,奖惩合理。我们可以设立河长工作进度滚动公示牌,实时公式各河湖权属河长办治理工作进度,包括任务目标、完成进度、困难节点等,提高河长制工作实行的有效性。我们最后的目的,是通过全民参与的城市河湖生态一体化建设,建立可持续发展水系统,保障当代人与后代人可持续的用水平等权力。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