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美(二):细“治”入微 打造家门口的只此“清”绿
今天的《水之美》系列报道,我们来关注小微水体,虽然体量不大,看似微不足道,但是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小微水体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百姓的生活。这些年,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各个区的小微水体展开治理,成效怎么样?我们今天就一起去看看。
见习记者 李胤葳:如果说春天的到来,像是大自然寄出的一封信,那么这封信里,一定也有这抹“清”绿色。
见习记者 李胤葳:这里是位于海沧区的洪塘公园,放眼望去,这里绿树掩映,碧波流淌,惬意美好,好水景已经成为了村民们的“打卡地”。
见习记者 李胤葳:乡村环境好不好,百姓生活美不美,这处池塘最有发言权,今天我们就一探究竟,看看这家门口的只此“清”绿是如何造就的?
见习记者 李胤葳:虽说现在的洪塘公园美不胜收,但是它也有自己的“黑”历史。我手中拿着的这张照片,拍摄于2018年,它记录了那个时候洪塘公园池塘污泥浊水,臭不可闻的样子。
海沧区东孚街道洪塘村党委书记 王清钻:天差地别 2013年左右因为我们上游的很多玛瑙加工小作坊,一些重金属的污水排放,还有生活污水,都是往我们这个(池塘)直排,变成发臭、发黑,周边的村民一直在反映。
那段时间,作为洪塘村村民的王清钻没少为这处池塘操心。但光操心没有用,找出“病根”才是治理的关键所在。污水直排、管养缺失是当时小微水体的“通病”。
海沧区东孚街道洪塘村党委书记 王清钻:从2015年左右,过芸溪河流整体提升整治,首先我们先取缔掉那些玛瑙加工,再来清理这个河道,整个河底污泥什么都清理掉,还有我们这几年逐步开展雨污分流,水质变得很清澈。
在一系列治理措施的加持下,这处水体焕发了生机。不过,作为小微水体的“升级版”,洪塘公园的这处水体还“肩负”着另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对过芸溪上游三号支渠的来水做净化。
海沧区河长制办公室业务负责人 熊辉: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设置生态滤坝,构建生态系统,给水体建立生态档案,让水质比较稳定,通过洪塘公园自带的生态净化功能,对我们水质进行提升,达到我们地表Ⅳ类以上标准,然后再排入过云溪主干渠。
要想完成好这项任务,生态滤坝发挥了大作用。它利用微生物去除水中的氨氮、总磷、总氮和泥沙。同时,在池塘内投放了白鲢、锦鲤等有机鱼类,还种植了水生植物,构建了完整的生态系统。这套生态系统到底有没有用,检测数据可以给我们答案。
海沧城建生态公司工作人员 兰添祥:我们每天对水塘的水质进行检测,水温、PH值、溶解氧、透明度这4个指标,从这几个指标我们能够快速地反映这个水体的变化,像我们在治理阶段的时候,我们是按地表水V类的标准,现在我们通过精细化管养,已经能够把水质稳定达到IV类。
见习记者 李胤葳:对于小微水体治理,海沧区一点也不含糊,还在全省首创“美丽池塘”榜单,提前透露一下,这处洪塘公园池塘就在(2023年)各类评定指标中获得第一。一个个清澈见底的小微水体,也为群众增添了实实在在的生活幸福感。
海沧区河长制办公室业务负责人 熊辉:目前海沧区在全区推动了小微水体社会化管养工作,我们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邀请一家有这个实践有环保资质的企业,对我们的52处小微水体进行管养,通过我们提升管养水平,让我们52处小微水体都能进入到我们这个美丽池塘的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