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一线观察:白天上班晚上学艺 这届年轻人为何热衷上夜校?

厦视新闻 2024-03-09 19:35:14

2024-03-09 19:35:14

段时间,“上夜校”成为各地年轻人“夜生活”的全新打开方式,在厦门也不例外。记者走访发现,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市工人文化宫都开设有相关课程,不少私营机构也推出形式多样的夜间课堂。“上夜校”到底学些什么?这种“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新潮流为何受年轻人追捧?来看今天的《记者一线观察》。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 这届年轻人为何热衷上夜校】

夜幕降临,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设的“夜校”——2024年春季成人培训班正式开课了。在新学年的首堂声乐课上,老师正带领学员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学员王培珍从事商场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她告诉记者,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晚上来这里上上课,对她来说是难得的放松时刻。

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成人培训班学员 王培珍:上班的时间整体项目的节奏会比较快。所以工作压力会比较大,我是觉得它可以放松我的身心,让我释放白天的所有这些工作的压力。

一旁的书法课教室里,十多名学员正在认真练习毛笔书法。这些学员中,一些是陪孩子来上兴趣班的家长,也有不少是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今年26岁的邓书婷是一名普通上班族,对她来说,上夜校是打破常规生活的一种方式。

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成人培训班学员 邓书婷:因为成人班对自己来讲,就不是走专业的路子,它是一个“悦己”的过程。

同样来上书法课还有95后学员黎斯洁,这是她第二次报名书法课,虽然写得还不太好,但也算小有收获,靠着在这学的楷书书法,今年春节家里的春联都是由她来写的。

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成人培训班学员 黎斯洁:现在上的小楷(课) 主要是因为自己性格比较浮躁,所以想写毛笔字静静心。夜校其实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又能学到一些自己想要学的东西。

“夜校”不是个新鲜词,如果说以前“上夜校”是用知识改变命运,那现在“上夜校”不再与传统工作绑定,更像是面对成年人的兴趣班。学员们有的是为了学习新技能,有的是想来减压解乏、结识新朋友。记者观察到,面对学员的多样化需求,夜校授课内容更偏向学员体验和实用性,课堂氛围也更轻松快乐。

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声乐教师 周雪梅:也会有一些年轻人带着自己的朋友过来学习,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声乐学习,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事情,而且又充实。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又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交到新的朋友。

【课程丰富价格友好 夜校成为上班族“充电站”】

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成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周二到周日晚上,中心都会开设声乐、书法美术、运动舞蹈、乐器演奏等课程,每一期课程大部分是14次,收费在580元左右,折合下来一次的费用就40多元。而授课老师都是各领域的资深从业者,有的还是退休老教师,收费不高,质量却不低,这让夜校课程备受年轻人追捧。

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成人部工作人员 陈颖莹:像今年的春季培训一共有2800多人进行了线上报名。我们在开放培训报名的时候,大概5分钟以内,很多的课都已经爆满,特别是运动舞蹈类这一类的(课程)。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除了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设有面向成年人的夜校,市工人文化宫、市文化馆也有成人爵士舞、肚皮舞、塑形瑜伽、丙烯画、羽毛球等多门晚间课程,在思明区文化馆、集美杏林职工活动中心,也能找到书法、京剧入门、古琴等为成年人开设的课程。这些散落在城市各处的“小课桌”,为厦门的夜生活增添了些许光亮,也让白天忙碌的年轻人找到了适合他们的“充电站”。

记者走访发现,年轻人上夜校持续火热的同时,“抢课难”“课程供给不足”“授课质量难保证”等问题,也成为不少学员的担忧。夜校能否在学费“钱包友好”的基础上,给年轻人带来充实感、满足感?我们的城市又如何为年轻人增加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打造学习型友好社会?我们接着来看。

【公办夜校资源紧张 民营机构“跑步”入场】

夜校学员 毛女士:公家的培训机构环境(好)。老师应该都是比较认真负责,到后面可能比较难(抢)了,因为一天时间我们这个班就满了。

夜校学员 苏先生:(担忧)主要是在于一个专业度的问题,可能对于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更多一些行业规范,还要提高这种门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公办夜校受场地、时间等限制,招生名额十分有限,课程设置也难以满足学员不同的“口味”。不少民营机构瞄准这一机遇,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夜校,同样是晚间课程,收费模式也基本维持在500元12次课。和公办夜校不同的是,商业夜校依托专业培训机构、工作室、社团等开展培训,在厦门多个区域都有教学点,课程也更加前卫新颖,吸引不少年轻人报名。

下班时间,记者走进厦门夜课堂在五缘湾附近开设的个人形象打造课,一个半小时的课程中,学员们理论与实操结合,学习了实用的护肤技巧、化妆手法和服装搭配方法。

厦门夜课堂学员 赖女士:我原本也觉得会不会500元12节课质量会比较低。其实上下来觉得还行,老师很负责,而且我学到的东西也挺多。

这家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底,面对热气腾腾的市场需求,企业开始打造这个面向在职成年人的学习平台,他们通过整合专业培训机构的资源,让志同道合的学员组团来上课。目前,厦门夜课堂有学员近5000名,开设课程有40多门,像网球、拳击、美妆、摄影等热门课程一上线,很快就能组团成班。

厦门夜课堂负责人 董文玲:比如说钢琴我们有精品班,就是一对四、 一对二这样的课程。像拳击一对二,大部分都是组团班级的形式,六至八人的团课。后期针对市场的反馈,我们在课程体系上以及课程内容上,也会不断进行完善优化。

【“质”与“量”双提升 助力青年自我成长】

民营机构的入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位紧张和课程个性化不足的问题。同时,厦门的公共文化机构也在积极行动,力求通过“质”与“量”的提升,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文化产品,助力青年人的自我成长。

市工人文化宫副主任 陈佩兰:我们也尽可能增加课程的设置,也增加它的期数。我们每年大概以前基本上是培训三期到四期,现在我们甚至有的增加到五期六期。

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成人部工作人员 陈颖莹:市妇儿中心也是不断优化和丰富培训科目,比如像现在非常流行的拳击、架子鼓、素描、韩舞等,特别受年轻人的喜欢。

【专家:多方合力 帮助夜校健康发展】

“夜校热”,反映了目前青年人对艺术教育的强烈需求,也折射出当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趋势。有专家认为,成人夜校社会关注度高、预期规模大,政府可考虑为这部分群体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与服务。延续“夜校热”,不能单靠公共文化机构,还需要挖掘更多的社会资源,同时加强监管,促进商业夜校良性健康发展。

集美大学法律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巨东红:政府、社会还有我们的市场都各自发挥它的作用,让我们年轻人的闲暇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在课程提供的过程中能不能够有一些监管,包括一些措施也好,保证(夜校)基本上是在一个相应的这样轨道内和规范的轨道内(运行)。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下班时间到夜校沉浸式学习某种知识技能,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找到了生活的松弛感。未来,“上夜校”或许会逐渐成为常态,如何留住人气保持热度?如何深耕细作坚守教育本色?如何守正创新让夜校课程质量更高?或许又是新时代下文化供给的必答题。期待我们的城市持续增加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让年轻人的“夜校热”,变成全社会的“学习热”。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