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同安约四万人“迎王” 共享世界非遗民俗文化盛宴

两岸新新闻 2024-02-14 22:09:37

2024-02-14 22:09:37

龙耀厦门过大年,世界非遗隆重登场。“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中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的禳灾祈安仪式。作为 “送王船”的重要活动之一,吕厝华藏庵甲辰年第154届迎王祈福文化节昨天启幕,约4万人齐聚滨海,共享一场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世界级非遗民俗文化盛宴。

浩浩荡荡的“迎王”队伍一字排开,延绵整个街区。迎王辇队、旗牌队、鼓乐队、腰鼓队、舞龙队……多种特色民俗活动齐上阵,一同迎王祈福,共祈国泰民安。

记者 黄鹤:同安吕厝华藏庵,“迎王”和“送王”大型民俗活动,逢农历鼠、龙、猴年举行,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经过踩街活动后,迎王队伍聚集在吕厝迎王文化广场,等待“王爷”的到来。

迎王文化广场上,乐队、腰鼓队等迎王队伍有序排列,在另一边的海面上,数十艘船不停穿梭,烟花爆竹从船上升起,伴随着岸上信众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现场还上演了宋江阵、拍胸舞、舞龙舞狮等传统民俗表演。大家面向海面,以一场极具闽南韵味的“海上庙会”,恭迎“王爷”上岸。

厦门市同安区西柯街道党工委书记 李永谓:今年是第154届,特别是2020年以来,“送王船”文化已经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更需要这样的保护和传承。

这次参加迎王活动的有来自马来西亚、台湾地区以及厦漳泉地区的宫庙代表和文艺队伍。华藏庵的兄弟宫庙,马来西亚“送王船”保护传承单位勇全殿也首次来厦门参加迎王活动。

马来西亚马六甲勇全殿秘书长 苏汶财:这次是第一次来参与,我们跟华藏庵成为兄弟宫庙,已经有了七八年之久了,这个活动能让两国的友谊,源远流长,我们的文化跟中国的文化都是一致的,中国就是我们的母亲国。

下午3点多,迎王仪式开始,等待在海边的数万信众双手持香,高喊“发了”,迎请“王爷”上岸,随后迎王队伍依序返回华藏庵。据了解,华藏庵“迎王”和“送王”大型民俗活动由迎王、王爷巡境、请火、造王船、竖灯篙、王船出坞、王船吉安、送王船等环节组成,历时10个月。

厦门市民:因为我是闽南人,这个也是我们传统的节日,所以我们必须要来参加。

厦门市民:“王爷”保佑我平安健康长大,读书进步。

作为闽南沿海地区古老的民俗,四年一度的吕厝“迎王祈福”仪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送王船”民间信俗活动的一部分。这一民俗始于明代,是闽南沿海先民抚慰祭祀海难遇难者的仪式。2020年,中国、马来西亚联合申报“送王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去年,中国和马来西亚“送王船”人类非遗纪念碑也在同安西柯街道吕厝社区揭碑。

【送王船:人与海洋联系的纽带】

“送王船”是中国东南沿海和马来西亚共同传承的一项祭祀巡游活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不仅承载着海外华人乡情,更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承。

“送王船”送的是“代天巡狩”的王爷,也就是为人民建功立业英勇献身的英雄。“送王船”的理念是对弱势群体的悲悯、关怀和善行,同时也使得心向大海的闽南人坚信自己即使在海上遇难,依然有人关心自己,生生不灭,鼓舞他们走向大海。这种精神寄托,支撑了闽南“送王船”代代传承,也支撑了闽南人与海洋千年不辍持续发展的历史。

“王船”一般由能工巧匠精心制作数月,在经过祭祀后,就要进行巡境和焚烧化吉。外观奇特的“王船”并不只是个模型,它完全按照真实的中国四大古船中的福船建造。船上的建筑还原了中国古代的歇山式屋顶,此外船身还绘有代表吉祥如意、合境平安的彩绘图案。“王船”融合了造船、建筑、民间彩绘等多项闽南传统技艺。

由于台湾的“送王船”习俗根在闽南,认祖归根的传统观念让大批台湾信众回到闽南祖庙进香,和大陆同胞沟通联系。血缘相通、神缘相承的关系,不断促进着两岸的民间交流,在共同传承发展“送王船”习俗的同时,两岸同胞不断增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一带一路,王船开路”。如今,这项传统民俗被赋予更多时代意义和价值。它是中华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与交融的例证,更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见证。随着中马联合申遗的成功,“送王船”及其精神价值正在被世界所认可。跨国度、跨文化、跨族群的“送王船”启迪着我们:自信和坚守,开放与包容,方能让文化愈加灿烂与繁荣。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