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少罚单,细节处体现柔性执法
1月29日,河南省公安厅联合省交通运输厅,动员全省公安交警部门,在源头治理上下真功夫、在路面管控上下苦功夫、在服务群众上做细功夫。在执法和管理中,要求采取“柔性执法”模式,在不影响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的情况下,春节期间,对当地司机少开罚单、对外地司机慎开罚单、对外省司机尽量不开罚单,以教育劝导为主。
河南此举,在网络引发热议,大多数网友都对其点赞,并喊话自己的家乡也跟上。当然,也有网友质疑,这算不算区别对待?是不是不符合法治原则?
其实,交警在具体执法过程中,本就掌握一定的裁量权,比如同样的违法性质,根据具体情形的不同,如是否对正常交通秩序造成干扰,也可以有不同的判罚。而警告、教育和罚款一样,也都是处罚的一种。
而且,法律法规不能详尽所有情形,所以才需要一线的执法者去根据具体情节做判断。从这一点来说,对外地人友好一些,并无不妥。
一来,外地游客尤其是外省游客,对当地的城市道路和公共场地不熟悉,稍不留神“开错”,就有可能造成交通违章。相对来说,本地人对当地道路比较熟,“犯错”的主观性可能大一些,而外地人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可能比较大。考虑到这种情况,对他们尽量不开罚单也是一种人性化的执法。
二来,春节假期也是出行密集期,车流人流会大幅增加,在道路拥堵、停车位紧缺的情况下,也很容易发生违章的情况。考虑到这种现实场景,在特殊时期拿出更加宽松的执法态度,也是遵循实际、实事求是的做法。
事实上,类似的政策并不是河南独有,也不是最近才有。比如,去年五一假期、十一假期,全国多地就明确:假期期间轻微交通违法“只警告不处罚”。这种执法理念,其实也已经成为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共识,经历了实践的检验。
还要看到,一些地方之所以纷纷在节前出台类似政策,还在于假期往往也是旅游旺季。对自驾游客来说,一场交通执法是过于苛刻还是足够包容,是充满人性还是不讲情理,也可能意味着对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在文旅形象愈发重要的当下,城市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体贴入微。
当然,柔性执法并不意味着放松或者放纵,该严格的一定还要严格。比如,河南此次还要求,严格执行《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始终保持对酒醉驾的严查态势;在国省道干线和农村地区,重点查处“三超一疲劳”、强超强会、违法载人、非法营运等突出违法行为。涉及到原则性问题,还是不能妥协。
此外,为了更好地指导一线执法者开展工作,也为了预防执法权被滥用、错用,交通管理部门还需要针对性地明确执法细节,让一线执法者有所参照,同时也让驾驶员有申诉的依据。比如对景区、宾馆、酒店、商圈周边违法停车未妨碍交通的车辆,劝其驶离即可;对在现场已查清事实或消除车辆安全隐患的,原则上不扣。
根据预测,2024年春运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干线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约有72亿人次,自驾出行占全社会人员出行量的比例将突破八成。这样的新场景也需要交通管理和执法做出相应的调整。大到基础设施,小到一次执法,安乐祥和的春节,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