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翔安区:有一种热闹叫“赶圩”

厦视新闻 2024-02-04 19:59:25

2024-02-04 19:59:25

位于翔安区北部的新圩镇人文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同安和泉州交界地区集市贸易的中心之一。明末清初时,这里就设有“圩”场,由于比大同、马巷两镇晚设立,因此得名“新圩”。昨天是南方小年,一场“赶圩”活动在新圩镇初心馆热闹举行,新春走基层,我们一起去“赶圩”现场看看。

“赶圩”也叫赶集,这样的传统源于人们的生活所需,来自周边的居民定期聚到圩市进行农副产品交易,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在“赶圩”现场,我们见到了正在补货的蒜农黄聪明。这次他分配到了一个摊位,售卖古宅村的“一村一品”大蒜。

蒜农 黄聪明:是不是一早上就忙着去地里采收了?是,我们差不多早晨四五点钟就要开始去田里拔大蒜,不然要赶“圩日”是来不及的,收了三四百斤过来,这个补的是第三批了。

从上午九点半开始,黄聪明的摊位一直很受欢迎,他热心地向前来采买的村民和游客推介自家种的大蒜。

蒜农 黄聪明:这种小一点的,可以做海蛎煎,特别香特别脆,口感特别好,粗一点的炒肉,不用放辣椒就会带一点辣。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黄聪明卖了200多斤的大蒜,给他带来了近1000元的收入。他说,这也算给即将到来的龙年新春讨了个“好彩头”。临近春节,周边的村民都会给家里“梳妆打扮”一番,圩市上象征大吉大利的柑橘、还有龙年吉祥物等一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商品也有不错的销量。

翔安区金镭果蔬专业合作社社员 屠良耀:卖了十几盆,是不是这种有果子的比较好卖?对,橘子好看,颜色红火又好吃。

商户:卖了几十条纸龙,冰箱贴、年宵花都卖得挺好的。

见到记者过来采访,“圩日”的志愿者黄震治热情邀请我们到现场的帐篷下歇歇脚,一言两语之间,聊起了他们这里的“赶圩”往事。

翔安区新圩镇金柄村村民 黄震治:那时候就是经常跟着外公外婆过来,比较有钱的家庭,会有马车或者自行车,我们普通的家庭基本就是走路过来。 以前“圩日”在什么地方?在前面的乌市公交车站。

从乌市到如今的“圩日”举办地新圩镇初心馆,这不到1公里的距离,见证着新圩镇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翔安区新圩镇金柄村村民 黄震治:以前我们“赶圩”都是泥土路,鞋子也舍不得穿,是光着脚,鞋子搭在肩膀上走过来的,现在你看大家都是开着车过来的。小的时候来参加,是“空欢喜”,只能看没有钱买,都是吃的跟生活用品,现在产品也很丰富了。

除了有型的产品外,镇里老百姓的文化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在赶圩现场,主办方还组织了一场热热闹闹的文化表演,会跳舞的汉子、会唱歌的嫂子、吹竖笛的孩子轮番上台演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提线木偶、吹糖画等非遗项目也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体验。

市民 叶女士:刚刚小朋友自己吹了一条龙, 还是很开心,体验感还是很好。

市民 许女士:在现场品尝到很多新圩当地的美食特色,感受市集氛围的热闹。

【记者手记】临近中午,圩市里依旧人头攒动,人们在一买一卖间送出对彼此美好的祝福。黄聪明带着售卖大蒜所得的近1000元开心收摊,黄震治聊起儿时记忆感慨幸福变迁。沧海桑田、斗转星移,“赶圩”的内容和形式一直在变,但不变的是老百姓对新一年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