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三十而立(六):为你,为城市报道——写给这座城市的情书

特区新闻广场 2023-12-15 22:26:55

2023-12-15 22:26:55

今天(15日)对于《特区新闻广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30年前的12月15日,这个新闻栏目登上了电视荧屏,从此与观众朋友有了上万个晚上的“不见不散”。在30岁生日这天,《特区新闻广场》想要写一封“情书”给我们的城市,厦门。三十年,我们和这座城市共同成长和进步,生在这、长在这,《特区新闻广场》愿做最深情的守望者,为你,为城市报道。

一个记者,在新闻报道一线对一件事的关注能有多少年?

《特区新闻广场》记者刘为华在溪岸路为您报道。

1993年,刘为华大学一毕业就走进了《特区新闻广场》。伴随着这档新闻栏目开播到现在,已经整整三十年。对城市卫生环境的关注,几乎贯穿了她的整个记者生涯。在厦门岛内外的不同角落,都留下过她对市容市貌的批评、质疑和表扬。

“记者刘为华报道”

就是在这亲切又熟悉的播报中,城市环境在细微处改善得越来越好。

《特区新闻广场》记者 刘为华:事情确实都是小事,曝光一个点,如果有可能的话,我都会去看一眼它的变化,就是我的成就感,可能说起来你不信,即便是在曝光的时候,我都觉得这个城市是最棒的。

这一条一条的“市容巡报”,是她对这座城市真诚又深情的守望,也让“刘为华”的名字留在了《特区新闻广场》观众们的心里。

《特区新闻广场》热心观众:刘为华、刘为华、刘为华,每天报道哪里脏。

《特区新闻广场》记者 刘为华:我说我都老成这个样子了,居然还有人会认得“刘为华”,我说你眼神也太好了,怎么就能认出来呢,其实这个就是媒体的力量,每一个人做的每一件小事,哪怕平凡,哪怕琐碎,老百姓都会记住的,这个城市其实都会记住的。

一档电视新闻栏目对一座城市的关注,会有多少年?30年。春、夏、秋、冬,欣赏它的日出,也关心它的夜幕。喜、怒、哀、乐,倾听它的声音,也表达它的心声。三十年间《特区新闻广场》见证了厦门曾经的模样,也关心并推动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岛外小流域从浑浊到清澈,栗喉蜂虎的家园从岌岌可危到成为自然保护区,人民体育场从濒临废弃到如今的全民健身热门地,城市AED从零的突破到一千台的跨越……我们始终在这里,与这座城市、与市民们同心同行,同频共振。

原任《特区新闻广场》责编 郎立斐:你这个城市抚育你这个栏目成长,然后你这个栏目回馈这个城市的方式,就是我记录你每一个成长的步伐。而且我为你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奉献自己的一点点那种力量,它的意义是日积月累,逐渐逐渐把它变丰厚起来的。

原任《特区新闻广场》责编 王锐:我们是不是恰恰通过《特区新闻广场》这样一个平台和窗口,给大家能够展示一个讨论公共意见,讨论公共话题,讨论公共权益的这样的一个平台,我觉得这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和对生活在这个城市里面的人来讲都是非常珍贵的。

三十年的陪伴,也换来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如今,《特区新闻广场》每晚在电视的大屏幕上亮相,也随时随地在各个网络平台与大家见面。观众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三十岁的生日,在网络的新平台,我们就收到了很多朋友们的表白和祝福。

“坚持下来的三十年真心,不管是做新闻的,还是看新闻的,缘分羁绊,真心难得”。

“三十而立,守望创新,为《特区新闻广场》点赞!”

“全家人必看的新闻节目,伴随着我长大!”

“期待更多的特区故事能够被挖掘和分享,让我们一起见证特区的辉煌未来!”

“三十岁生日快乐呀!希望你们越来越好。”

“它既是一种传媒,也是一份珍贵的记忆!”

“厦门人自己的新闻节目”

《特区新闻广场》责编 于晓飞:大家对栏目的牵挂和祝福让我们非常感动,我想市民百姓的这份沉甸甸的信赖和关注,就是对《特区新闻广场》最大的肯定和鼓励,未来节目形式不管如何变化,我们都不会忘记《特区新闻广场》创办时的初心,继续地和市民百姓们站在一起,为你,为城市报道。

《特区新闻广场》的主播吴国明就是一个看着这档新闻栏目长大的厦门孩子。因为梦想成为像“雄志”那样的新闻主播,当时,正在读高一的吴国明走到了虎园路厦门电视台的门口。

《特区新闻广场》主持人:我说我想做主持人,然后我估计保安听岔了,他以为我来应聘主持人,他说你进来,然后我就跑上去,然后有两个老职工在知道我的来意以后,他说你去考一个大学叫北京广播学院。

所以我站在主播台上的时候,我经常很恍惚,高中生怎么就真的站在这里了。所以我特别感到荣幸和满足,然后我对这个节目充满了敬畏,充满了尊敬。

我觉得每个人在这个世上都应该守护一个东西,《特区新闻广场》也在守护着这座城市,这三十年为什么还在一直播?老百姓需要他,他也需要老百姓,他要守护老百姓,帮助这座城市更好地发展。

三十而立,这也是全新的起点,我们愿用新闻的力量继续守护着厦门,为你,为城市报道,这封给城市的情书,未完待续。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