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开盒”,别让网络“戾气”成伤人“利器”

人民日报 2023-12-13 09:50:41

2023-12-13 09:50:41

与他人发生争执,就威胁利用数据库查询曝光对方个人信息;公众人物被“开盒”后,一早上接到90余个骚扰电话,不堪其扰最终被迫更换手机号码;一旦被“开盒”,身份证、社保卡乃至家人的信息都被曝光,几乎成了“透明人”……近期,与“开盒”相关的事件和话题引发持续关注,这种相较于“人肉搜索”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网络暴力行为亟待整治。

所谓“开盒”,指的是不法分子盗取公民个人信息后,在网络群组公开并煽动网民对被“开盒”对象进行攻击谩骂。网络时代,这种新型的网络暴力离普通人并不遥远。现实中,面对网络聊天时意见不一的网友、班里看不惯的同学、路上发生口角的陌生人等等,一些人动辄“开盒”、随意曝光对方隐私、肆意诋毁谩骂,给被“开盒”者正常生活带来困扰,甚至形成巨大精神压力。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这种“惹我不开心、开你没商量”的“戾气社交”,漠视道德底线、破坏网络生态甚至可能触犯法律法规,必须受到坚决抵制和依法惩治。

“开盒”绝非互联网的正确打开方式,只有让法律长出牙齿,才能避免网络“戾气”成伤人“利器”。今年9月,《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出台,亮出严惩网暴的态度,彰显以法为器的决心。11月,为期一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启动,集中整治“网络厕所”“开盒挂人”等7类突出问题。一系列司法举措、执法行动,必将有力捍卫网络空间安全有序,还广大网民天朗气清。

“开盒”这类网络暴力多发易发、难以治理,也在于背后潜藏着泄露隐私数据、买卖隐私数据的黑色产业链。相较于传统费时费力的“人肉搜索”,如今,“开盒者”通过网络上一些非法途径,只需花几百元甚至几十元,就能轻松购得大量隐私数据,包括手机号、身份证号、家庭住址乃至家人信息等。要想彻底关上这个“潘多拉魔盒”,相关网络平台必须承担起相应责任,绝不能任由不法分子把网络平台变成盗窃、交易隐私数据的“温床”。同时,也要从打击和惩治泄露个人隐私的违法犯罪入手。尤其是,各类盗窃隐私、交易隐私的技术和手段在持续更新迭代,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应监管手段必须及时跟上。

整治“开盒”乱象,需要网上与网下形成治理“闭环”,网络平台承担信息保护义务、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治理、广大网民客观理性发言,方能聚拢起“防”“惩”“治”的合力,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