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50周年知青再返乡:时光冲不淡往昔情
上个世纪50到70年代,不少城市知识青年响应当时的号召,前往农村与农民一起劳作,参与农村的各项建设。时光荏苒,曾经下乡的青年,如今大都已经成为了两鬓斑白的老人。昨天,恰逢一群老知青下乡50周年,他们回到了曾经插队的集美区后溪镇英村社区。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进那段特别的时代记忆。
老知青 陈经伦:这个照片就是您?对,1974年(或)1975年,当时还不到20岁吧。看您(裤)脚还挽起来了。对,当时看这个应该是稻子还没有收割吧,我很感激那段时光。
老知青 李向群:哪个是您?最旁边这个,我待了4年4个月又20天。记得这么清楚?就是很难忘,人生旅行上很重要的一个节点。
50年前的1973年12月5日,这群老知青大都还不到20岁。响应时代号召,他们来到了当时厦门郊区后溪公社英村大队插队,与当地的村民一起参与田间劳作。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们已经两鬓斑白。看到曾经居住的院落,一起劳作、生活的故友,久违的记忆涌上心头。
老知青 李向群:你看这是我们当时的小院,我们7个男的知青住在这个大厅,4个女的知青住在里面的那个屋子。
英村社区居民:你怎么变这样了?你来(插队)的时候是最年轻的。
原后溪公社英村大队党支部书记 戴明德:看到这些曾经在这边插队的知青,您是什么感受?一听就会流泪,不好意思,让您激动了。时隔多年之后,看到他们还是感觉很亲切。对呀,到现在大家都变成老头了,很感慨时间过得很快。
老知青 谢国伟:这种就是沧海桑田,变化特别大。对。
老知青 郑丽婉:看您可开心了。对呀,你说这么久没回来看一下。真的很感慨,变化非常大,翻天覆地的。
50年时光荏苒,曾经这些知青插队的英村大队所在地,早已旧貌换新颜。随着集美大学城的开发建设,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等多所学校入驻这里,更多的年轻人来到这方土地,或许未来,他们也会和这些知青一样,怀念在这里的青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