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公共机构立足实际 分层分区做好垃圾分类
近日,我市举行公共机构垃圾分类示范点观摩会。当前,我市正充分发挥学校、医疗机构、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门诊大楼内,各处公共区域都设有两色垃圾桶,用于分类投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在住院部病区,每个楼层几乎都设有两处生活垃圾暂存间,方便保洁人员定期清运处理。对于食堂、大楼外围及医院出入口等人流密集处,院方则设置了四色垃圾桶。建筑垃圾、绿化垃圾也都有相应的暂存点。
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分层分区做好垃圾分类的基础上,他们还将宣传引导作为重中之重:园区垃圾分类标识、标语张贴醒目,公益视频滚动播出。针对住院患者及其家属,院方准备了专门的垃圾分类指南。医院物业和保洁人员也会定期参与培训,增强垃圾分类的意识和本领。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副院长 刘伟:今年我们根据院区又进行了重新划分,进行撤桶并点,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还采集了一台食堂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厨余垃圾大概能(就地)压缩到原先的三分之一,做到垃圾的源头减量。
今年,我市研究印发《2023年厦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每季度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开展1次垃圾分类考评,实现年度考评全覆盖。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打通了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行业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最后一公里”,各级主管部门“管行业就要管生活垃圾分类”的职责得到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