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文艺活动加旅游资源 契合旅游新模式

厦视直播室 2023-11-25 21:02:00

2023-11-25 21:02:00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爱好文艺的市民,业余时间可能经常往返于厦门的各大剧场。因为从本月的5号开始,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就在我市演出。期间共有18部优秀音乐剧作品轮番亮相,这些展演的剧目都是2018年以来创作首演的中国原创音乐剧,其中福建共有3部入选,更有我们厦门本土原创的剧目。今晚,这场盛会将圆满落下帷幕。现在,由厦门歌舞剧院全新打磨创排的音乐剧《我爱沙坡尾》,作为这次音乐剧展演的闭幕演出,就在闽南大戏院上演。

【“家门口”的音乐剧盛宴:18部优秀剧目轮番上演 原创精品频出】

那么这场在我们“家门口”的音乐剧盛宴都有哪些亮点?音乐剧有什么样的艺术魅力?一起来看报道。

在闽南戏曲艺术中心,剧院大厅的箫笛演奏点传出悠扬笛声,吸引不少正在候场的观众驻足围观,再过一会儿,这部来自贵州的音乐剧《平箫玉笛》就要上演了。

观众 洪女士:对这部剧的内容很感兴趣,很期待演出。

这部音乐剧通过“戏中戏”的形式,讲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屏箫笛的制作技艺和发展历程,以及1915年远渡太平洋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奖的故事。

音乐剧《平箫玉笛》导演 林波:虽然音乐剧是舶来品,但是在我国落地生根发展还是有它的基础,因为我们好多音乐剧都借鉴了民族的特色、民族的元素,像《平箫玉笛》就是借助了侗族的民族音乐特性,来演绎我们的故事。

音乐剧是集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演员们用旋律与舞姿传递情感,赋予剧情深入人心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在本届展演期间,共有18部优秀剧目在厦门与观众见面,包括《血色湘江》《绽放》《理想之城》《在远方》《南孔》等,这些音乐剧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从革命题材到现实题材,从传统文化到英模人物,从地方特色到民族特色,集中展示了音乐剧工作者潜心创作、勇攀高峰的新气象、新作为。

音乐剧《花儿与号手》以红军长征路过六盘山为背景,展现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浓浓情意,以及长征路上红军战士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历程,壮观的场面、跌宕起伏的情节让观众深深感动和震撼。这部音乐剧从采风、剧本创作、排练、亮相......历经了台前幕后多年的打磨,最终得以在全国各地的巡演中一展风采。

观众 陈宇恒:演员台词铿锵有力,深深地把我震撼住。以音乐剧的形式来讲好中国历史和中国故事,我觉得是非常好的形式。

音乐剧《花儿与号手》导演 信洪海:谱写了一曲长征时期军民鱼水情。让观众用一种非常亲切的观剧感受 来体验那样的一段历史。

音乐剧作为“舶来品”,传入我国时间不长,却正在用各种方式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海外经典音乐剧的引入,音乐剧综艺的热播,音乐剧演员跨界融合引发的关注度,让这一艺术形式不断“出圈”,培养了观众基础,音乐剧产业也从一开始的引进、改编,走向现在的原创精品频出。近年来,国内音乐剧市场日渐繁荣,涌现出不少叫好又叫座的原创音乐剧作品。本届展演中的音乐剧剧目,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从普通人物命运中洞察时代变迁,在平凡情感中展现家国情怀,塑造了一批亲切、动人的艺术形象,这些作品虽然题材不同,但都具有民族化、本土化的特征,在贴近群众生活、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引发观众共鸣。

中国歌剧研究会名誉会长、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专家组组长 乔佩娟:(音乐剧)是现在和历史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形式,有戏、有歌、有舞。(展演)让中国广大观众更多地了解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对音乐剧的推动、发展,和让更多观众了解音乐剧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家门”的音乐剧盛宴】

当前,厦门正加快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本届音乐剧展演好戏连台,系列配套活动也使得这场艺术盛会更加丰富、更接地气。前两天,作为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配套活动,音乐剧产业发展大会在集美星巢越中心拉开帷幕,来自音乐剧行业的专家、翘楚齐聚一堂,共话音乐剧产业的机遇与未来。在与会嘉宾见证下,“海峡两岸音乐剧产业基地”授牌落地厦门集美。集美区也获授全省首个音乐剧表演考级办公室,为广大音乐剧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打开通往音乐剧大门的通道。这也意味着音乐剧这种艺术门类和新兴文化产品,进一步在厦门落地生根。厦门的音乐剧接下来将如何发展创新?让文艺与厦门这座城市继续共荣共生?我们接着来看。

这天下午,在集美大学报告厅里,不时传出悦耳的旋律,这是展演剧目《绽放》的主创团队走进校园,与学生们分享创排中的心得体会。

集美大学学生 郭玲珑: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靠近音乐剧这种形式,我们更多的是出现了一种对话,让我感觉受益匪浅。

音乐剧《绽放》以“七一勋章”获得者、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为原型,讲述她克服种种困难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20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圆梦大学的感人故事。主创团队在和同学们的交流互动中,讲述了台前幕后的点滴故事。

音乐剧《绽放》主演 喻越越:跟同学们交流关于艺术、关于音乐剧,拉近舞台创作人员和观众的距离。

音乐剧《绽放》导演、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副教授 霍樱:希望大家能够更了解整个音乐剧,更关注这个行业,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才汇聚到这个行业当中。

包括主创进校园,本届展演举办了一系列配套活动:在十几场“一剧一评”研讨会中,行业专家与创作团队面对面,探讨剧目的提升方向;在音乐剧产业发展大会上,“海峡两岸音乐剧产业基地”落地厦门;一场场走上城市街头的音乐剧快闪、小型音乐会、主创见面会、海报展等等,让人们在剧院外也能邂逅艺术,也让厦门的文旅融合更具魅力。

这些天,沙坡尾出现了一群唱跳俱佳的“神秘嘉宾”,他们就是厦门原创音乐剧《我爱沙坡尾》的主创团队。最近,团队成员一边回到这部音乐剧的起源地进行快闪表演,一边紧锣密鼓地排练,《我爱沙坡尾》是本届展演闭幕式演出,剧中融合了高甲戏、送王船等地方特色元素,展现城市变迁中的古味与新潮。

音乐剧《我爱沙坡尾》主演 米晨晨:有传统文化的部分,也有现在流行的部分,这样的交融非常有特点,也是非常会让人眼前一亮的。

这部具有厦门特色的原创音乐剧,自今年8月首演后,主创团队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在剧情、舞美、演唱等方面又进行了多次打磨提升。

音乐剧《我爱沙坡尾》导演 曾涌麟:通过这个戏我们想要告诉大家,网红景点不仅有特别多样的自然风光,还有人文风光,同时还想让大家看到其背后传承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好的音乐剧作品,往往具有不凡的传播力、影响力,“一首歌唱红一座城”的成功例子屡见不鲜。目前,厦门依托闽南大戏院、嘉庚剧院等场地,每年开展高品质演出1000多场,其中音乐剧目近300场。这些文化艺术活动显著带动城市热度和区域旅游,“演出+旅行+本土文化”的搭配也成为文旅融合落地的重要场景。如何更好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一方面,厦门拥有闽南传统文化、海洋文化、非遗文化等深厚的人文内涵,另一方面,金鸡百花电影节、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第六届中国歌剧节等高品质大型文化活动纷纷落户厦门,这些都是厦门传承和提升城市文化、打造文艺精品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一级编剧、厦门市戏剧家协会主席 曾学文:厦门的文艺发展,从两个层面来看,一个是专业不断在全国产生一些影响,业余的艺术创作也做得相当不错,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包括刚刚结束的市民文化节等,对于厦门的文艺发展是实实在在的红利。文艺的繁荣发展,需要普及和提高,这些普及和提高恰恰是构成了丰富厦门文化的最基本的两个方面。

【新闻观察:文艺活动加旅游资源 契合旅游新模式】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观察员是熊伟,这些文艺活动越来越多来到厦门,你觉得能给这座城市带来些什么?

从今年年初开始,国内文艺演出市场的数量和质量呈现上升态势。赶去外地奔赴一场心仪的演出,看完演出在当地旅游,成为了如今旅游新模式。在这种时下正流行的旅游模式下,越来越多演出资源、集中的大型文艺活动落地厦门,可以说给厦门这座旅游城市注入了强心剂。集中的文艺类活动再加上厦门的旅游资源,这正好契合了新的旅游模式,所以对于厦门来说,机遇已经到来了,如何把握好这些资源就要看我们自己了。

从旅游的层面来讲,这些文艺活动是最好的“获客”资源。而从城市发展层面来讲,这些活动是我们城市新名片的奠基石,有了这些资源,厦门被赋予了更多的艺术气息,越来越多的专业性文艺活动不仅从数量上有了保障也更加专业,这也能够让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的城市名片更具含金量。如今我们的艺术资源不断增多,一方面我需要把握好这些资源,打造城市新名片。另一方面厦门也需要从硬件、政策等多方面不断提升对文艺活动、文艺团体的友好程度,打造出良好的文艺沃土,吸引更多文艺活动和人才,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