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富民增收助振兴:翔安区后亭村打造千万级鹧鸪产业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我市不少村庄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当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6个,省级示范村12个,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正不断助力村民致富、乡村振兴。
位于翔安区新圩镇的后亭村,曾经是一个“经济薄弱村”。两年前,后亭村开始布局鹧鸪产业,发挥养殖大户的带动作用,并联合村里的企业共同研发打造鹧鸪预制菜,推出麻油鹧鸪、卤鹧鸪等产品,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靠着这一特色产品,今年以来,后亭村鹧鸪产业已实现产值超800万元,直接带动20人就业。
鹧鸪养殖户 黄春景:我们在镇上开了一家后亭鹧鸪餐饮店,以前(一只鹧鸪)大概有1到2元的利润,但是现在利润可以达到5元左右。现在我们一天可以卖将近100只,有订购还会更多。
当前,后亭村正计划打造一个集“孵化-养殖-生鲜-预制菜-餐饮”的千万级鹧鸪全生态产业链。后亭村还通过举办鹧鸪文化节的方式,进一步打响鹧鸪品牌。
翔安区新圩镇后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黄泇先:把鹧鸪做成新圩的品牌,翔安的品牌,乃至厦门的品牌。比较大胆的设想,我们预计明年(产值)可以增长40%。
发展“一村一品”,我市的一些村庄还通过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实现“1+1>2”的效果。同安区大同街道田洋村、汀溪镇五峰村、以及莲花镇云洋村、水洋村,共同组建了“三洋一峰”跨村联建发展联盟,把各村“一村一品”和特色产品组合成伴手礼,进一步打开农产品销路。比如云洋村的面线搭配田洋村的葱油拌酱,五峰村的凤梨穗龙眼干搭配水洋村的茶叶,就是跨村联建的成果。
同安区大同街道田洋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陈水让:像云洋村的面线,单独面线是不好卖的,但是我们田洋村就做了一个拌酱,组合成香喷喷的一碗面线。把凤梨穗和茶叶做成礼盒,泡茶的时候有龙眼干配茶。接下来我们也想让更多的村过来,一村出一款(产品)组合起来。
坚持“资源共享、结对帮带、双向促进、共同提高”的原则,跨村联建不仅创新了集体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也走出乡村共富的新模式。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全市共有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6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2个,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13个。海沧区过坂社区的花卉、集美区田头村的仙景芋、同安区顶村村的茭白、翔安区乌山村的青葱……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不仅奏响了乡村“致富曲”,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