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改革创新 聚力发展转型(六):畅通双循环 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在积极服务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程中,厦门正不断强化改革开放新优势,通过节点城市发挥“放大器”作用,从四通八达的海陆空通道,到高效畅通的供应链体系,再到不断汇聚的资源要素……厦门正有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联通交汇、相互促进。
在嵩屿集装箱码头,两艘20万吨级的海上巨轮同时到访厦门港,将带来约9000个标箱的装卸作业量,随后它们将把从厦门出口的各类货物,运往新加坡、埃及、荷兰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港口。
嵩屿集装箱码头操作部经理 郭环益:得益于嵩屿码头的地理优势跟水深、航道的条件,2023年截至(10月20日),靠泊嵩屿码头的20万吨级、400米的大船已经有85艘次,已经比2022年的67艘次有了很大增长。
厦门港是我国沿海主要集装箱干线港和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载体,截至今年9月,厦门港已有集装箱外贸航线127条,通达55个国家和地区的147个港口。其中,“一带一路”航线80条,途经24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54个港口。此外,厦门还积极打造“丝路海运”特色航运品牌,116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通达43个国家和地区的131个港口。
厦门港口管理局综合规划处处长 林云光:厦门港以国际枢纽海港和国际航运中心为发展目标,本身就是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厦门港将加强“丝路海运”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的联动,规划厦门港至2035年,将建成世界一流港口和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吞吐量达2000万标箱以上。
除了四通八达的海上航线,厦门的航空枢纽能级同样不断提升。目前厦门机场出入境航线数量共计35条,其中,14条航线通达菲律宾、韩国、泰国、卢森堡等10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布局长远,正在建设中的翔安机场将成为新的“特区之翼”,为厦门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再增“窗口”。
翔业集团战略部总经理、元翔空港集团总经理 苏艳华:强力推进翔安机场建设,以2026年底通航为目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提效升级,助力厦门在航空运输、临空产业开发事业上的高质量发展。
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区、21世纪海丝核心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金砖创新基地……在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的进程中,更多资源要素优势正在持续释放。
厦门蓝海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成长型中小微企业,业务范围涵盖海洋环境监测、海洋专用仪器销售等多个领域。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凭一己之力开拓海外市场难度大、成本高,不过今年,他们借由厦门金砖创新基地,将有望收获产品出海的首张订单。
厦门蓝海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庄海东:参加(金砖办举办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修班。在企业宣推环节,跟各个参会人员重点介绍我们企业的一些产品。相关参会人员对我们这个产品(海上智能定位救生衣)很感兴趣。目前跟委内瑞拉还有贝宁共和国这两个国家在深入洽谈,顺利的话会有超过一万件救生衣能够出口。
接下来,我市将着力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自贸试验区、金砖创新基地等重大平台建设;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积极推进厦漳泉都市圈和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进一步探索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造更为高效顺畅的供应链体系,促进国内与国际要素循环的对接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