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全方位改善 实现人民高质量生活

厦视直播室 2023-10-21 21:21:35

2023-10-21 21:21:35

说到厦门,很多市民都会自豪地介绍,厦门不仅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每一步都是风景,而且在厦门生活,幸福指数也挺高,因为厦门没有把经济指标作为唯一的追求,而是让民生保障、绿色财富、文化底蕴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个跟大家息息相关的话题——民生保障。给大家介绍一个数据,咱们厦门秉持“谋民生就是谋发展,抓民生就是抓发展”的价值取向,每年将7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推进共同富裕,把持续推进经济发展与持续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了经济发展、市民受益、城市提升、社会和谐的多赢局面。

厦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民生保障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就业、住房、教育、医疗,还有生态、文化等等,最近这几年,厦门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一起来看报道。

在川大华西厦门医院,神经功能检测与调控中心的主任医师郑重刚结束门诊,又为走廊上遇到的患者解答起问题。去年7月,郑重从华西本院来到厦门,带领团队全力打造这一区域内规模最大的神经功能调控中心。自去年9月开诊以来,中心已经诊断治疗了2500多名患者。

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神经功能检测与调控中心教授 郑重:(厦门)它的观念比较新,善于接收新的技术新的思路。我觉得在这边我们的步子更快,工作空间更大华西医院是经颅磁刺激治疗的起源地,现在我们把培训的基地转移到厦门来,更好地使我们的优质资源为厦门和东南方向的患者服务。

今年底,川大华西厦门医院将正式运营,在口腔、神经等优势诊疗领域为市民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包括川大华西厦门医院在内,如今,厦门已形成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填补了100多项区域医疗技术空白,缓解了患者远赴外地就医的难题。

和高水平医疗资源一样来到市民“家门口”的,还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今年9月新投用的厦门六中同安校区,是厦门推动优质市属普高到岛外区域实质性办学的又一成果。家住翔安的厦门六中高二学生叶芷伊,对学校里的这个“新家”十分满意。

厦门六中同安校区学生 叶芷伊:从本部到这里,(宿舍)6人间变成了3人间,比较安静,学习氛围更加好,学校开在同翔片区,对同翔的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

厦门六中同安校区不仅有来自岛内本部的29名骨干教师,六中特色的合唱、舞蹈等艺术教育,也一并传承到了新校区。

厦门六中副校长 苏圣奎:(同安校区师资队伍中)不乏有像市拔尖人才、特级教师、省市的学科带头人等等这样的一些名师,还有优质的这些教育教学的资源能够辐射到岛外来。

加快岛内外学位补短扩容,长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2021年以来,至今年9月底,我市新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163个,新增中小学及幼儿园学位数17.6万个;建成投用双十中学翔安校区、实验小学翔安校区、外国语中学集美校区等新校区,力促每一位学生惠享优质教育。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在养老领域,我市着力打造“近邻+养老”的服务模式,不断补齐养老服务短板,增加普惠型高质量养老服务供给,建立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建有养老机构47家、照料中心49家、农村幸福院149家、居家养老服务站及村改居幸福院434家,实现了每个镇(街)至少有1处照料中心,每个村(居)至少有1个农村幸福院或居家养老服务站,居家养老体系建设服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就在不久前,《厦门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发展若干措施》印发实施,明确到2025年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健全,覆盖全体老年人。

厦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宜居

从“病有良医”、“学有优教”到“住有宜居”,今年,厦门还在“提升人居环境上”持续发力,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全市108个行政村治理全覆盖,此外,还推动“全民健身健康”深度融合,厦门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

城中村是城市现代化的短板,改造城中村,是推进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今年,厦门召开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现场会,市委市政府印发《厦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全市108个行政村治理全覆盖,补齐现代化建设的短板。位于海沧生活区的渐美村是典型的城中村。过去,外来人口多、环境脏乱差,一直是渐美村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去年5月,海沧区统筹推进渐美村的改造提升工作,拆除违章搭盖452处,利用拆除腾挪的空间,建成了摊规点、口袋公园、老年人活动空间等项目。借着改造提升,渐美村还开设了幸福食堂,为村里7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用餐。

海沧区海沧街道渐美村党委第一书记 许朱充:下一步我们要从人文上、人的习惯方面、人的文明方面再继续提升,要形成一个大物业管理,更好地规范村庄的服务和环境。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年来,厦门统筹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四大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垃圾分类工作连续20个季度名列全国第一,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100%,全市域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考核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

厦门也在持续健全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体系,今年新增筹集建设74个保障性租赁房项目、3.86万套(间)房源,提前超额完成今年的省为民办实事任务;珩边居住区、东园公寓一期等一批市级项目即将竣工,将提供超一万套保障房;继续实施新就业大学生“5年5折租房”政策;进一步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帮助越来越多的新老厦门人,实现了“安居梦”“宜居梦”。

健康是民生之基,幸福之源。近年来,厦门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今年以来,厦门累计新增65处、总面积71553平方米群众身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近邻运动场),累计新改建423处、总面积19万平方米,“15分钟健身圈”更加完善;CBA全明星周末、世界田联钻石联赛等在厦门举办,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运动热情。

从9月24日到10月29日,厦门市民文化节总共将举办425场活动,做到“天天有精品,周周有爆点”,为市民群众奉上“文化大餐”,让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市民:生活在厦门很幸福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稳步推进民生保障工作,从教育到医疗、从安居到养老,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生根,一项项惠民举措深入人心。民生保障为人民,厦门的这些工作,成效如何?也由市民说了算,一起来听听大家的评价。

市民 陈先生:像双十中学,还有实验小学,在翔安建了另外的校区,就可以提供给在翔安的住户,还有居民,一些更好的优质的学位。

市民 李先生:现在学校推出了很多类似于像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各方面,包括体育项目的这种拓展,对小孩的全面发展都会有很好的帮助。

市民 罗女士:像医疗这方面,就引进了很多,复旦中山医院、儿童医院、社区便民门诊我们可以网上预约,还有电话预约,很方便的。

市民 雷(女士先生):社区经常组织人员上门,问你需要什么,还有健康情况怎么样,有时候通过电话来询问,血压控制怎么样,社区这方面做得很好,也确实要点赞。

殿前街道高殿社区中埔社居民 余桂芳:之前这边头上会有一些电线,像蜘蛛网一样盘旋在头上,改造完之后,感觉天空豁然开朗,觉得一些安全隐患都没了。

马哥孛罗东方大酒店总经理 翼宏飞:厦门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每天早上醒来,我都在生态花园的氛围之中,可以看到绿色植物和湖泊,这里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厦门市老年人健身协会会长 陈宝贵:政府在公园设施方面做了很大的投入和改造,给老人提供一个又舒适又安全的地方。

【新闻观察:全方位改善 实现人民高质量生活】

厦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对此,你有哪些观察?接下来,应该如何继续让厦门人生活更加高质量?

在我看来,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全方位改善,实现人民高质量生活。这个“全方位”,一方面体现在各类配套的改善型政策上:比如刚刚新闻当中提到的,以川大华西厦门医院为代表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填补了100多项区域医疗技术空白,让患者不出厦门,就能解决越来越多的疑难问题。比如说厦门六中同安校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名校,带着名师出岛,让教育资源更加均衡;针对低收入和无房群体,我市不断健全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就是关注到了幼儿、青年、劳动者、老年人、社会各类弱势群体等各类群体,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一直以来,我市秉持“谋民生就是谋发展,抓民生就是抓发展”的价值取向,立足自身实际,把持续推进经济发展与持续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了经济发展、市民受益、城市提升、社会和谐的多赢。

接下来,如何继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我认为不仅体现在“人民呼声”之中,更应注重抓落实、看成效。一方面要坚持实干为先,将一张张民生清单具体化、数量化、可视化;另一方面,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实施更多有温度的政策举措、暖民心的切实行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让老百姓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