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新职业与职业化
职业伴娘、伴郎日渐走俏:婚庆需求衍生新职业 公众接受度不一
今年的中秋国庆假期长达8天,各地迎来了一波婚宴小高潮。婚礼是人生大事,对于现代年轻人而言,伴娘伴郎的选择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与以往仅在亲朋好友中挑选不同,这一代年轻人多了一个选择,就是职业伴娘和伴郎。那么,这一职业在大家心中的认可度如何?职业和普通伴娘伴郎有何不同?今天的头条让我们一同关注这个话题。
打开社交软件输入职业伴娘,可以找到不少相关内容,既有个人作为职业伴娘的自我推介,也有中介平台规模化的招聘,还有准新娘对自己找不到伴娘的吐槽。近年来,由于年轻群体成趋势性的选择晚婚,加上生活节奏加快导致多数人日程紧张、生活繁忙,很多新人无法邀请到自己的贴心朋友来身边当伴娘或伴郎。并且随着婚庆服务行业的精细化需求,相关服务也更加贴近受众要求,借助互联网社交平台以及自媒体平台,“职业伴娘”正式走向了台前。
不过,职业伴娘和伴郎目前来看还属于新兴行业,不少人都是兼职的形式在接单,00后浙江女孩谢宇科,最初也是一名兼职的职业伴娘,两年时间接单41次。
职业伴娘 谢宇科:因为婚礼有很多地方 都需要4个6个伴娘,这样子的话,她自己有一些姐妹来不了,她又需要这么多的人,就选择去租一个职业伴娘,当职业伴娘还是非常好的一个体验,可以去见证很多幸福,去认识很多好姐妹。
在当职业伴娘的过程中,谢宇科感受到了婚庆市场上这个潜在的需求,去年2月,她创办了一家伴娘伴郎租借公司,把这份工作当成自己的主业,将有意愿成为伴娘或伴郎的年轻人聚集起来,在他们与婚礼之间架起一道对接供需双方的桥梁。目前,公司平台注册的伴娘伴郎人数,已经超过8万名。
职业伴娘 谢宇科:价格也要看你的地区,如果稍微偏远的话,会更加贵一些,基本上是在500元左右,最高的话一天是1314块钱,我十一的时候就去了三场,就连轴转的这种。
不过在随机采访中,对于这种新兴的职业,大家的接受度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把事情交给有经验的或者专业的人来做,完成度更高,大家都会更开心,这也是劳动分工细化的表现;但也有些人觉得,婚礼是人生中的特殊时刻,不应该采用这种商业化的方式解决问题。
受访者:我觉得挺正常的,因为有一些朋友可能已经结婚了,或者是没有办法过来,找一些这种职业的过来帮自己,如果说真的是要请职业的话,会有什么样的一些考量,性格比较好吧。
受访者:职业伴郎伴娘第一能让婚礼进行得顺利一点,然后第二的话,这种方面说明这个行业也赚钱,要不然也没人做,你会对他们有什么样的要求,能喝就行,不要乱讲话。
受访者:我是不太赞同的,因为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对这个事情本身就不是很重视。伴娘一个两个都没有关系,也不用去在乎结没结过婚之类的。
受访者:我觉得可能还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比较好一点吧,因为尤其是伴娘,她会帮你拎东西拿包,还是关系比较亲密的人放心一点。
新闻之外,再带大家了解一组数据。根据民政部网站公布的信息,今年上半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为392.8万对;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婚庆发展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职业伴娘与伴郎的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年增长会达到25%—30%。
“伴娘经济”走向台前:“幸福的客串”离不开合理的规范
数据的背后是市场的潜力,这份潜力也吸引着不少年轻人加入其中,“伴娘经济”正式走向了台前。但行业兴起的同时,问题通常也会随之而来,对入职者来说,这个行业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入行门槛低的同时也意味着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一旦出现纠纷也会面临维权难等一系列问题,我们接着往下看。
虽然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随意都能刷到不少伴娘伴郎的招募信息。但是,行业里不时爆出的负面信息,也给从业者提个了醒:这份工作,可能不像表面那样甜蜜和轻松。最近,有职业伴娘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自己在婚礼上遇到了婚闹。新人的朋友对她进行言语骚扰,这让她感觉受到了侮辱。
业内人士认为,“职业伴娘”除了可以填补朋友不在婚礼现场,以及部分已婚群体无法充当伴娘的空白之外,还可以依托自己的经验帮助婚礼有序进行。比如她们中有人熟悉婚礼仪式流程,可以积极暖场活跃气氛,并指导新人完成各项步骤。但同时,要保证“伴娘经济”平稳向好发展,还需要市场与行业参与者制定规范。不能让恶俗和胡闹破坏“职业伴娘、伴郎”行业的良性生态。并且,契约化、条理化的规则制定,对于婚庆服务市场的有序运行也十分重要。为此,业内人士建议,交易双方务必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对服务内容、报酬标准、潜在风险等进行明确约定。行业可以出台统一服务规范,并加强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自律,让新业态走向更成熟的发展道路。
新闻观察:新职业与职业化
问:职业伴娘伴郎走俏挺有趣,大家以前理解的闺蜜朋友的客串现在成了职业客串,你怎么看这种新生职业的趋势?
答:哪里有需求哪里就应该有供给。过去我们把经济过于偏重于实物生产或者贸易,其实现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时候,服务经济应该展现其强大的内生韧劲。比如像这个职业伴娘,实质上就是服务经济的一种新业态,对此我们应该保持宽容--甚至应该鼓励类似的专业化的新生业态的尝试。
我想这里有两个层面的因素:一是新职业促进新就业的需要。我们知道,就业对于社会经济生活和稳定的重要性。而眼下,传统制造业正面临供应链和产生链的深度调整转型,一些传统的职业逐渐消失或者转移或者升级,同时这个时候,必定会有新业态新职业在转型中产生。应当把就业的重点放在新业态的培育和壮大之上,而服务行业在这其中具备最大的潜力。服务行业里包含了千家万户的日常需求,这其中挖掘的潜能无穷。这也是激发消费潜能的重点,只要促进消费,就会产生新的需求,就有新的业态、新的就业。
再一个因素就是职业化定制的需求日益多元。伴娘经济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受教育程度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让现代人更注重自我的价值实现。这种价值实现体现在婚恋市场上,就成为以我为主的诉求。因此,结婚的年龄也自然越来越晚。由此而来的是整个婚恋市场中一些特定的角色也产生了职业化的定制。这种定制可以省去很多人情世故的麻烦,效率更高。可以预见,未来的婚恋市场还有很多职业化的定制需求会催生新职业。至于规范管理,还是要在明确契约责任上下功夫,更多地鼓励这种新业态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