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交响之乌兹别克斯坦篇(三):“中国团队和我们一起找回了心中的希瓦”

厦视新闻 2023-09-30 19:36:31

2023-09-30 19:36:31

历史名城希瓦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部,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199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不过因为年久失修,希瓦古城部分古建筑不同程度受损,在中乌两国联手努力下,希瓦古城如今光彩再现。这当中发生的故事,也成为了共建“一带一路”上促进文明互鉴的一段佳话。

记者 孙茜:曾经有一句古老的中亚谚语是这么说的:我愿出一袋黄金,只求看一眼希瓦,道出了希瓦古城的迷人风貌和辉煌历史。而它也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

莎奇娅是希瓦古城的导游,得知我们从中国来,她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起她的家乡。

希瓦古城导游 莎奇娅:希瓦古城是中亚地区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古城分为内城和外城,一共占地26万平方米。

这座千年古城,地处乌兹别克斯坦西部的花剌子模州,它曾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东西方交汇之地,也是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她守护着漫漫商道的繁荣盛景,见证着东西方文明不断融合。

希瓦古城导游 莎奇娅:过去,希瓦古城是古丝绸之路上驼队的必经之地。东方商人带着陶瓷、丝绸前来,往来频繁的贸易运输让这里一度非常繁荣。

希瓦古城全城堪称文物,城内保留着三十多座经学院、十几座宣礼塔,以及多座陵墓和王宫,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但因年久失修,部分古建筑出现了不同程度损毁。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2014年,一支来自中国的专家团队来到这里,和乌方联手开展古城的保护修复工作。

希瓦古城保护修复项目工作人员 阿利舍尔:当听说中国专家要来修复我们的希瓦,我简直不敢相信,开心极了。我很快报名参加修缮工作,因此学会了用一些中文沟通,最熟练的就是“谢谢”。

中国团队负责修复的是受损最严重的阿米尔.图拉经学院和哈桑.穆拉德库什别吉清真寺。阿利舍尔为此主动联系朋友为修复项目准备了大量水泥和油漆,在他看来,这项工作很有意义,他甚至谈下了低于市场的价格,为修复工作节约开支。然而,中国团队告诉他,我们既不用水泥,也不用油漆,只需要最传统的材料。

希瓦古城保护修复项目工作人员 阿利舍尔:我当时非常震惊,因为这两个项目是古城里修复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然而中国专家告诉我,只有用最传统的材料,才能把当时的历史信息完整地保留给游客和我们的子孙后代。

中方团队“修旧如旧”的匠心,让希瓦的居民们很感动。修复过程中,大家根据建筑穹顶和墙面裂缝情况,一点点、一处处重新砌砖抹缝,把裂缝弥补起来,仅这部分就用了整整4个月时间。对于墙体下基础不均匀的地方,中方团队也进行了加固修缮,防止建筑未来下沉引起开裂。这也是对文物进行最少干预的方法。

希瓦古城保护修复项目工作人员 阿利舍尔:你看在建筑里还有很多精美的瓷砖,修复前它们其实都脱落了。中方团队邀请了掌握传统瓷砖制作工艺的工匠,根据现存瓷砖面的图案,画出缺失的部分,等到烧制成型后,再选出还原度最高的使用。我们真的很感谢中国团队,守护了我们要世代相传的文化瑰宝。

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市副市长 哈米德:在修复的这段时间,我认为中国的修复团队像对待自己的家一样对待这里的建筑。他们热爱这里的文化,并且把这种热爱和当地的文化融入到修复工作中。我们认为,这已经不是残破的希瓦,而是我们心中的希瓦。

与中方的合作是希瓦迄今为止唯一一次与外国合作的文物保护行动,得到乌兹别克斯坦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科学发展推广中心副主任 马沙利卜阿卜杜拉耶夫:中国修复团队让古城面貌得到改变,我们认为如今希瓦古城真正成为了一个神话般的中世纪城市。中方合作伙伴的修复工作得到了我国元首的高度评价,这些经验将直接应用于其他地区的历史遗迹的修复中。

如今,希瓦古城仍居住着300多户居民,2000多人,在修复工作中,他们当中的不少人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居民们将自己的家改建成民宿,迎接更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

中国游客 李女士:我是从浙江杭州过来的,现在不是共建“一带一路”嘛,我们就觉得可以往这边来走走。古城给我的感觉还是蛮惊喜的,特别是古建筑的修复方面,还有中国参与进来。作为中国人,还是蛮自豪的。

希瓦旅游业者 奥迪尔贝克:这两三年,来这的游客越来越多了,中国游客也多了不少。中国对于我们来说是全新的市场,现在我们也已经找到了一些中方的合作伙伴,希望未来能接待更多中国客人,让大家都能领略希瓦古城的魅力。

文明因交流而精彩,因多样而丰富。看着希瓦古城光彩重现,我想这就是多元文化相通共融的真实写照。明天,又将有新的游人从世界各地赶来,就像千年前从地平线走来的骆驼商队,给这里带来商机,带来希望。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