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师走进厦门乡村:扎根热土 拼出广阔天地
2018年以来,福建省在大陆首创以乡建乡创为主题的闽台合作模式、第三方全程辅导服务模式和两岸建筑师联合驻村模式,探索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新路,助力福建乡村振兴。在厦门,拥有台湾社区营造经验的杨于萱积极参与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提供驻村陪护式服务。本周的《融合故事汇》带您来看杨于萱是如何扎根厦门热土,拼出广阔天地。
来自台北的杨于萱,到厦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四年有余。来到大陆发展前,杨于萱在台湾联合大学担任教师。借鉴台湾的社区营造理念“陪伴式乡建”,2019年,她登“鹭”发展,驻点厦门海沧过坂社区,担任台青社区营造员。
在厦台青 杨于萱:(在台湾时)我带着学生一边教书一边做(社区规划),做了至少有五年,我是每年寒暑假都带着学生来(大陆)交流,交流(后)发现这边的市场还蛮大的。
杨于萱说,刚开始每天至少要拜访五户人家、开展调研,厚着脸皮走村入户是家常便饭。
在厦台青 杨于萱:我去其他村,看到都是要请年轻的网格员来,或是专门去聘一个来讲解,我觉得我们村庄很多这种,上了一点年纪但是还可以工作的(村民),那我觉得其实应该用他们这种(本领),我就把这种妇女经济用起来,还挺好的。
驻村近三年,杨于萱也在过坂社区经营起茶舍。她将老房子改造成新中式的庭院,一楼打造茶空间,二楼经营民宿。
在她和其他返乡青年的努力下,过坂社区村民们积极打造舒适宜居的美丽庭院,民宿、农家乐、特色售卖店等庭院经济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在厦台青 杨于萱:我喜欢村子里面的居民,因为大家很有人情味,来这边我没有感到任何的陌生感觉。
如今,杨于萱步履不停,将这种“陪伴式乡建”的经验带到更多社区村落。去年,杨于萱在厦门集美组建了新团队。由她的团队设计的文创产品在2023年第二届海峡乡建乡创奖上获得了乡创类组别铜奖。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日前已对外发布。《意见》支持台胞参与福建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会公益等各项事业发展。福建已累计引入近百支台湾团队300多名台湾人才,为350个村庄开展乡建乡创陪护式服务,覆盖全省近80%县(市、区)。
在厦台青 杨于萱:希望我做的事,就是做这些规划,能让这些社区满意以外,也希望能借由这种方式,引来更多的台湾人一起加入我们的团队,我希望他们出来看一看,因为这边的市场真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