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习近平主席致2023北京文化论坛的贺信激励广大文化工作者赓续传统、开创未来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 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习近平主席致2023北京文化论坛的贺信激励广大文化工作者赓续传统、开创未来
新华社记者
“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
9月14日,习近平主席向2023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广大文化工作者备受鼓舞。大家表示一定要在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的指引下,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广泛开展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擦亮中华文明“金名片”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这深刻阐明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北京联合大学校长、考古学家雷兴山说,“贺信激励中国考古人秉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将严谨治学的态度与时代要求相结合,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擦亮中华文明‘金名片’。”
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以北京为例证,再次阐述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金锡彬对此深有感悟:“我们要坚持传承与发展并重理念,着力推动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播并行,在持续加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同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生活,让文物活起来,让文脉传下去。”
“习近平主席关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的要求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学习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彭艺说,“坚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的就是时尚的,我们在原汁原味坚守传统手艺的同时谋求融合创新,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传统手工技艺、弘扬民族文化。”
激发文化创造活力,讲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故事
《龙须沟》《雷雨》《茶馆》《正红旗下》……71年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致力于为人民群众创精品、传经典。
现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表示:“习近平主席强调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北京人艺诞生于北京,并始终在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汲取创作灵感。我们将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打造出更多精品剧目奉献给观众,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对北京乃至中国文化繁荣发展寄予厚望。作为举世闻名的历史古都和旅游热门城市,北京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有可为。”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路径,我们相信,通过不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将诞生越来越多文化体验新空间、旅游消费新场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新期待。
“学习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我们感到使命在肩、任重道远。”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宫吉成说,“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将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通过紧扣时代主题、强化科技赋能,不断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讲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故事。”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秋日的敦煌,游客徜徉在莫高窟的精美洞窟中,感受着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这对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敦煌研究院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杜鹃介绍,目前敦煌研究院正在推进“云赏敦煌”项目,以中英双语讲解莫高窟故事。“我们将继续推动敦煌文化与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宽海外受众了解敦煌文化的渠道,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认真学习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我信心满怀。一段时间以来,《万里归途》《长津湖》《流浪地球2》等国产电影佳作在海外上映,用光影艺术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傅若清说,“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光影为媒介、以科技为纽带,用富有时代感的视听语言,创作出更多故事生动、艺术精湛的电影佳作,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中国电影更好走出去,向全球观众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近年来,一系列国际性的艺术双年展精彩亮相。广大美术工作者用丹青描绘经济社会发展的万千气象,为世界公众了解当代中国、认识中华文明打开了又一扇窗口。
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说:“接下来,我们将以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为指引,用富有传统美学风范的语言进行艺术创作,热忱描摹新时代的新发展新成就,赓续传统、面向未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