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一线观察·探夜记(二):厦门港的喧嚣与宁静

厦视新闻 2023-08-29 19:26:38

2023-08-29 19:26:38

厦门以港立市、因港而兴,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厦门港白天依靠日光、夜晚点亮港灯,24小时“不打烊”,用高效的作业和细致的服务,确保港口生产畅通有序。这里既有热闹喧嚣的传统码头,也有异常安静的“魔鬼码头”……29日的《记者一线观察探夜记》,我们就带您一起夜访厦门港,看码头生产迸发出的无限活力。

晚上10点多,静谧的夜色中,厦门港海沧港区11.4公里长的码头岸线依旧繁忙,璀璨灯光格外耀眼。

记者 姚婕:这里是厦门港嵩屿集装箱码头,此刻在我身后停靠着两艘巨轮——15万吨级的“古塔马士基”和20万吨级的“地中海伊莎贝拉”。此次到访厦门港,它们将为厦门港带来超1万标箱的装卸作业量,这也意味着,今晚,嵩屿码头将通宵达旦,分秒不停,做好船舶的保障服务工作。

嵩屿码头靠近厦门港主航道,是厦门港核心深水作业区。为了应对两艘巨轮的同时到访,码头方面出动了11台桥吊、24台龙门吊、5台堆高机以及60多辆拖车,确保生产作业有序进行。

这间小小的驾驶室,是拖车司机张德贵今晚的“办公室”。只要接到后台指令,张德贵就要立即驾车前往码头或堆场装卸集装箱,平均一小时他能跑上6至8趟。

嵩屿集装箱码头拖车司机 张德贵:从2014年6月20日进入港务运输、服务码头,感觉箱量一年比一年多,我们的收入也是越来越好因为多跑多有。

今年上半年,嵩屿码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0.66万标箱,同比增长8.38%。箱量不断增长,工人们也更有干劲。在近40米高的桥吊驾驶室里,桥吊司机张运煊弯着腰、低着头,聚精会神地吊装集装箱。从高空往下看,集装箱如同一个小小的铅笔盒,相比白天,夜间光线不足,张运煊需要依靠经验和技巧来确保安全作业,做到稳、准、快。

嵩屿集装箱码头桥吊司机 张运煊:港口的夜晚可能跟外面的宁静,刚好形成一个相反局面,在港口里面繁忙的作业,各种声音相互交织,其实给我们的感觉,就像是小时候夏天的晚上各种虫鸣鸟叫声一样,也是给我们带来各种欢乐,也让我们忘记了夜班的疲劳。

与张运煊所在的喧嚣码头截然相反,在距离嵩屿码头约8公里的远海集装箱自动化码头,整个自动化作业区内空无一人,所有装卸作业都在静悄悄地进行。远海码头是全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以往吊装一个集装箱需要桥吊、拖车、龙门吊等多个岗位共同参与,而在远海码头的自动化作业区,桥吊司机只需要将集装箱从货船转移到一个自动化平台上,箱子就能开启它的“自助”之旅。

远海集装箱码头操作部值班经理 林少斌:平台根据我们后台的ECS系统,操作指令下达完以后,我们的自动化小车会去抓这个柜子,到我们的水平运输车上,然后水平运输车根据指令线路,会走到我们后方堆场的自动化轨道吊,把柜子卸到堆场里面去。

用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替代了传统拖车,桥吊司机也无需高空作业,在后方的办公楼就能远程操控。相比传统码头,自动化作业能够节约人工成本近四成,能耗节约50%,效率还提高约20%。

远海集装箱码头操作部值班经理 林少斌:我们传统码头吊一个箱子的能耗,我们在自动化的轨道吊上面可以实现吊8个,相当于1比8,我们码头集装箱吞吐量去年完成266万标箱,今年1月到7月份已经完成了167万标箱,同比增长了7.74%,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完成280万标箱,比去年还会提高。

目前,厦门已建成全国首个自动化码头、完成全国首个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智能化改造项目,正借助5G、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推动越来越多传统码头向智能化转变,进一步提升厦门港发展能级。

嵩屿集装箱码头操作部值班经理 刘清风:目前我们嵩屿码头已有6台远程的龙门吊已经投入使用,预计明年根据集团的部署战略,可能会持续改进桥吊远控或是龙门吊远控,继续去升级。

记者 姚婕:既有1.0版本的成熟传统人工作业码头,也有2.0版本的无人化智能化“魔鬼”码头,厦门港每一个集装箱的升起与降落,都是厦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有力脉动,面对传统码头走向智能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厦门港还有哪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也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