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2日,是习近平主席南非之行第二天。从上午出席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的一系列活动,到下午向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发表致辞,再到晚上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特别会议,日程满满,信息密集。
在习主席同南非总统拉马福萨的会谈中,在下午发表的致辞中,有两个关键词值得重点关注。《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01
比勒陀利亚:从欢迎仪式到授勋 见证深厚友谊
习近平主席南非之行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
当地时间8月22日上午到中午,习主席对南非国事访问系列活动在比勒陀利亚总统府展开。继前一天深夜亲自赴机场迎接后,拉马福萨总统继续以一系列高规格安排,迎接习主席到访。

△比勒陀利亚联邦大厦,南非总统府、政府所在地。(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上午,在总统摩托车队护卫下,习主席乘车抵达总统府,拉马福萨总统在下车处热情迎接。两国元首登上检阅台。仪仗队行持枪礼,军乐队奏中南两国国歌,现场鸣放21响礼炮。

△总统府仪仗兵。(总台央视记者高鑫翼拍摄)
在同拉马福萨总统会谈时,习主席回忆了此前到访南非的经历。他感慨道,十年来,在南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亲历了中南关系的蓬勃发展。
习主席对拉马福萨总统说,中南关系之所以好、中南友谊之所以深,关键在于两国两党在各自发展道路上休戚与共,结下了“同志加兄弟”的深厚友谊。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会谈后,拉马福萨总统向习主席授予“南非勋章”。这是南非授予重要友好国家元首的最高级别勋章和最高荣誉。

△“南非勋章”。(总台央视记者耿小龙拍摄)
两国元首还共同见证签署两国关于共建“一带一路”、新能源电力、农产品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双方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南非共和国联合声明》。
当天中午,习主席在比勒陀利亚总统府同拉马福萨总统共同会见记者。拉马福萨还在总统官邸为习主席举行了欢迎宴会。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02
“伙伴”:两国元首会谈 彰显这一关键词
当天,在比勒陀利亚总统府,习近平主席同拉马福萨总统举行会谈。这是此次国事访问最重要的一场活动。
在会谈中,习主席针对中南关系发展提出四点建议,其中的关键词是“伙伴”。

△总统府悬挂中南两国国旗。(总台央视记者王鹏飞拍摄)
习主席指出,中南要做高度互信的战略伙伴,要做共同进步的发展伙伴,要做相知相亲的友好伙伴,要做维护正义的全球伙伴。
“伙伴”,是中南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坐标。建交25年来,两国关系实现了从伙伴关系到战略伙伴关系、再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三级跳”。

△会谈开始前的会场。(总台央视记者王鹏飞拍摄)
2015年第二次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时,习主席就曾提出,中南要做面向未来、高度互信的战略伙伴,要做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发展伙伴,要做相知相亲、交流互鉴的友好伙伴,要做相互支持、密切协作的全球伙伴。

△在南非东开普省北汽南非工厂,当地员工与中国同事在焊装车间内工作。(资料图)
好伙伴,就要始终结伴向前。
五年前,习主席第三次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时,两国元首就推进新时期中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
在今年这次会谈时,习主席表示,中方愿同南方一道,推动中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携手构建高水平中南命运共同体。

△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师生。此访前夕,习近平曾复信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师生。(资料图)
03
约翰内斯堡:习近平向这一重要论坛发表致辞
当地时间8月22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向约翰内斯堡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发表题为《深化团结合作 应对风险挑战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致辞。
金砖国家工商论坛是金砖峰会的配套活动,习主席多次出席。2017年厦门会晤期间,他在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时说,把工商论坛安排在领导人会晤前夕举行,就是为了听取工商界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把厦门会晤办好,把金砖合作建设好。

△约翰内斯堡杉藤会议中心。今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在此举行。(资料图)
习主席对金砖国家工商界一直高度重视,称其为“金砖经济合作的主力军、生力军”。
早在2013年首次赴南非出席金砖峰会期间,习主席就曾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与成员国工商界早餐会。他说,金砖国家工商界合作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希望金砖国家工商界抓住机遇,共同推动金砖国家经济发展。当天,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正式宣布成立。

△今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现场。(总台央视记者马培敏供图)
在向今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发表的致辞中,习主席说,10年前,我和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南非共同见证了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的诞生。10年来,金砖国家工商界不忘初心,把握机遇,深化合作,为金砖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正能量。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当今时代,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版图。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过去20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过去4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全球占比从24%增至40%以上。
习主席在致辞中说,展望未来,随着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中国必将对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为各国工商界提供更大空间。

△从南非进口的首船饲料玉米靠泊中国广东麻涌港。(资料图)
04
“大格局”:各国要秉持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大局观
去年6月,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向何处去?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衰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之问。”
时隔一年,在今年这次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习主席再次指出,人类社会走到了关键当口。“历史的钟摆朝向何方,取决于我们的抉择。”

△8月22日,与会者走入杉藤会议中心。(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大格局”,是习主席这次致辞的重要关键词。
习主席指出,当今世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企盼的,不是“新冷战”,不是“小圈子”,而是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一个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历史前进的逻辑、时代发展的潮流。

△南非北开普敦省中资企业运营的风电项目。(资料图)
在致辞中,习主席鲜明提出中国主张: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考验,各国要秉持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大局观,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转化为行动、愿景转化为现实。
金砖国家合作,秉持的就是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大局观。习主席说,今天,金砖国家同50多个国家聚首南非,不是拉谁选边站队,不是搞阵营对抗,而是打造和平发展的大格局。

△南非学生与自己书写的汉字合影。(资料图)
大国之大,乃是格局之大。
习主席在致辞中强调,我们要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要努力实现普遍安全,要坚持文明交流互鉴。与之呼应的,正是习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这些倡议,契合了历史前进的逻辑、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有力回答了时代之问。

△约翰内斯堡杉藤会议中心附近的宣传海报。(资料图)
习近平主席此次南非之行,还有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中非领导人对话会等重要议程。《时政新闻眼》将持续为你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