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官方牵头提供平台 就业保障需重点关注
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兴起,我国就业形态发生转变,各种灵活的就业模式吸纳了许多劳动力。这些灵活就业人员,不仅有大家比较熟知的“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在线教育老师”等,也包含了一些比如“临时招聘的饭店洗碗工、服务员”,或者“搬运工、钟点工”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左右,以2022年末我国就业人口7.34亿来算的话,灵活就业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20%。
如何为灵活就业提供更多支持? 科技助力岗位高效匹配
面对规模庞大、主体多元、权益诉求多样的新就业群体,如何构建更有广度、深度、温度的就业平台?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各地目前都在做积极探索。近期,上海等地就依托科技手段,为企业和灵活就业劳动者搭建供需桥梁,我们一起来看。
一大早,摄影爱好者小沈来到位于上海市中心的老字号:星光摄影器材城上班。小沈并不是这里的正式员工,今天他的任务是完成五单企业交办的预约拍摄任务,之后就可以当场和企业结算领薪酬了。
灵活就业者 沈俊毅:我自己也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之前自己在找一些工作,然后在零工平台上看到招聘信息,我想着自己在家里也没事情做,想着赚点钱养自己。
“零工”作为就业形式的一种重要补充,当下正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
上海星光摄影器材城常务副总经理 谢烨:在旺季的时候,首先是满足我们业务本身的需求,第二也能为我们解决一些人工成本。
小沈所说的零工平台,就是上海市首个“零工就业云平台”,由黄浦区整合各类资源、并联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同打造。用户可通过手机端或者网页端进入,平台上在招的企业行政部门实习生,日工资从120-220元不等,而培训老师价格,美术教师兼职每天为200-400元,法语老师兼职每小时70-120元;餐饮企业兼职一般为每小时25-30元。
上海市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主任 方研翔:我们对两方面都进行严格的审核。对在这个平台上发布岗位的企业,他发布的岗位都必须真实可靠,要把它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平台。
类似的线上服务平台还有不少,这些平台不仅可以促进有需要的重点就业群体实现更适用的灵活就业,也能帮助用工企业精准筛选符合灵活用工岗位要求的闲置劳动力。比如,杭州市余杭区闲林街道桦树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茶园,每到采茶季,招工是一道难题。今年,杭州余杭区就推出了线上零工平台小程序,茶农通过手机就能发布招工信息。
杭州市余杭区闲林街道桦树村茶农 江金杭: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我们通过“星工驿站”一共临时招了15个采茶工,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经济效益以及产量,给我们茶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据了解,“星工驿站”小程序一经推出,3天就收到了200多条应聘信息。
除了线上平台服务,线下的服务也在统筹推进。上个月,湖南首家社区零工市场也在长沙望城区开市,首批进驻的16家企业携450多个岗位虚位以待,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新选择。入驻市场的长沙某信息公司表示,其公司主营陪诊服务,非常适合有兼职需求的灵活就业人员加入。
长沙某信息公司负责人 陈辉 我们现在是一个新兴行业,大家对这个行业的认识没那么深,零工市场提供这个平台,非常契合我们企业做招工、用工的情况。
一些暂时无工作或是全职照顾家庭的居民,也能在这里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求职者 潘佳:(您找到一个什么样的工作?)食品厂的临时用工,还可以,也挺满意的。(大概多少钱一个月?)5000多(元)。
【新闻观察1:官方牵头提供平台 就业保障需重点关注】
从刚才的新闻我们看到,为了匹配灵活就业岗位的双向需求,各地都在助推零工市场扩容。这不仅关系到更广泛的新就业群体,也将推动实现新业态经济增长,并在未来很可能成为一个庞大的新兴业态。那么,各地搭建这样的平台有哪些优势?对于灵活就业人员需要关注哪些层面的问题?
通过新闻我们看到,现在多地都在为灵活就业人员和用人企业之间搭台。其实如今市场上有各式各样的招工平台,但这种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平台却不多,更何况是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打造的就更少了。如今,官方牵头搭台,首先能够看出相关部门对灵活就业群体的重视,另外,这样的平台不仅给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更多便利,也是会让灵活就业市场逐渐规范。
由于平台是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搭建的,所以在用人企业资质、用工规范等层面的审核我想应该是相对严格的,这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起码多了一层保障。但灵活就业人员需要的保障不能仅限于此,灵活就业和普通就业从法律层面来说,与用人方可能会涉及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差异,这两种关系只有一字之差,但相应的保障却有不同,最直观的就是社保、工伤等保障的差异。所以,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保障如何完善,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如何为灵活就业提供更多支持?民调显示社保缴纳是困扰灵活就业者的首要问题
几年前,灵活就业还是一种新鲜的提法,如今,大家对灵活就业的包容度和接受度已经比较高,甚至越来越多人乐在其中。灵活就业也因此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那么,灵活就业最吸引人的点是什么?哪些因素最令灵活就业者感到困扰呢?我们接着来看中国青年报的最新调查。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发布的一项有1502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显示,时间自由、工作灵活是受访者对灵活就业最直观的感受。有64.7%的受访者认为时间自由,工作灵活,51.2%的受访者认为有发展空间,48.2%的受访者表示是短期的、过渡性的选择。其他还有:门槛低,岗位参差不齐(38.4%),不稳定,发展前景不明朗(35.3%),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选择(24.0%),相关政策不完善,缺乏充分保障(22.8%)。
调查显示,如果灵活就业,社保缴纳最让受访者困扰,获选率为58.3%,之后是工作稳定性(56.0%),薪资待遇(50.9%),职业发展(43.6%)。让受访者感到困扰的还有:劳动合同(35.9%),职业伤害保障(35.6%),社会认可度(31.0%),工作环境(27.9%),看病就医(24.8%),子女上学(18.5%),落户定居(18.0%)。
调查还显示,82.9%的受访者期待各城市为灵活就业者提供更多支持。保障灵活就业者权益,66.3%的受访者建议基于互联网建立“人社一体化”平台,提供政策咨询和维权服务,65.3%的受访者希望完善相关法律,明确用人单位或平台与灵活就业者间的劳动关系。其他还有:加强适合灵活就业者的职业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60.3%),加强对平台的监督和管理,落实平台的社会责任(52.1%),完善基于灵活就业者劳动特点的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其基本收入(36.6%)。
【新闻观察2: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低 个人缴纳费用高是主因】
谈到如何给灵活就业提供更多支持,就不能回避其困扰。虽然目前社保的覆盖率在逐步提高,但是,无论是医疗和养老这样的大险种,还是工伤、失业这样的小险种,灵活就业者都难以被覆盖到。从本次调查来看,最令受访者困扰的是社保缴纳和工作稳定性。灵活就业似乎已成社会保险难以覆盖的“死角”。原因何在?
据媒体报道,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参保率普遍较低,且这两年有许多灵活就业人员选择“退缴社保”,也就是停止缴纳社保,或者退出社保制度。这其中的原因:一是参保意愿使然。与正规就业者相比,灵活就业人员收入不算高、工作不稳定、职业发展性不强,各种压力迫使他们更倾向于“活在当下”,难以对社保这类未来消费作出安排。二是社保制度还有改进的空间。尤其是在工伤保险领域,传统的工伤保险制度已不适配。
包括在中国青年报此次调查中,针对灵活就业者在参保上有哪些难点,调查就显示,个人缴纳费用高是受访灵活就业者不交社保的主因。有55.7%的受访者觉得个人缴纳的费用高,负担不起。50.0%的受访者认为是因为难以保证持续缴纳,容易断缴,还有少部分(4.9%)的受访者表示纯粹不想交,觉得没必要。
【新闻观察3:灵活就业不应是社保“死角”】
如今,灵活就业的兴起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2021年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报告指出,非标准就业人口数量在上升。某知名职场社交平台发布《2022人才趋势报告》指出,就业市场的“灵活”在全球范围内将持续扩大。这就意味着,多渠道完善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如何才能让灵活就业不成为社保“死角”?
一方面,面对低收入人群,加大制度改革力度,扩大社保覆盖面。以养老保险为例,目前灵活就业人员作为缴费人可在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至300%之间选择缴费基数。那么,对实际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60%的人员,可考虑适度降低缴费基数,缓解当下生活压力,以实现应保尽保。另一方面,针对工伤、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加快完善社保政策制度。譬如,可以考虑从商业保险方面寻求突破,为灵活就业人员筑起坚实的职业伤害保障。
最大化地释放民生暖意,应是社保服务改进的着力点。此次调查中,不少受访者对提升社保服务的体验感提出建议。譬如,为提升政策咨询和维权服务的水准,66.3%的受访者建议基于互联网建立“人社一体化”平台。我相信,对灵活就业人员来说,这对提升政策认知水平和增强参保意识将大有助益。
如何为灵活就业提供更多支持?
为进一步支持灵活用工,很多城市也在综合施策,比如上海,上海的灵活就业从业人员大约有300万人,近年来,上海市人社局每年定期会同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组织开展灵活就业发展状况专题调研,同时,为保障灵活就业群体的权益,上海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关于灵活就业人员参加本市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放开户籍限制,允许在沪从事灵活就业年满16周岁且男性未满60周岁、女性未满55周岁的外省市户籍人员、港澳台人员、永居外国人等纳入参保范围。此外,上海于去年7月1日启动实施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将社会关注度较大、职业伤害风险较高的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行业的七家平台企业纳入试点范围。目前上海还对灵活就业人员形成了多方面统计监测渠道,为上海在全国率先实现灵活就业人员的实名制管理和精细化统计提供了有利条件。
公安部发布26条措施: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降低落户门槛
国家层面也频频施策保障灵活就业。梳理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及灵活就业相关政策可发现, 2019年至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已连续4年提及“灵活就业”,政府颁布政策从“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拓宽灵活就业发展渠道”向“加大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护”转变,进一步促进了灵活就业的发展。8月3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公安机关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26条措施。其中在户籍政策方面的一系列举措,也有望帮助灵活就业者更好地在城市立足。
公安机关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中,在户籍政策方面提出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健全以常住地登记户口制度,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降低落户门槛,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
措施还提出,调整优化超大、特大城市落户政策,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更好地解决进城普通劳动者的落户问题。其中,推动各地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
措施还指出,支持具备条件的都市圈或城市群探索实行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居住证互通互认。专家表示,这些年都市圈或城市群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就是,人口在同一个都市圈或城市群范围内流动越来越频繁,所以,适应这种趋势,探索实行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居住证互通互认,将促使人员流动更加便利。
措施指出,对农村籍大学生、科技人才、退伍军人因实际居住、就业创业等申请落户的,可以迁入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主播观察:户籍新政顶层设计有望降低灵活就业者落户门槛】
这次发布的户籍新政中,我注意到有两点很值得灵活就业人员关注,首先是“探索户籍准入同城化”。这个政策将打破户籍限制,提高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消除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会公共服务出现断层的焦虑;
第二是“试点实施灵活落户政策”。有专家就分析,灵活落户政策主要针对在城市务工的灵活就业人员,降低他们在城市落户的门槛。虽然对于如何推行灵活落户政策,公安部目前并未详细解释,但这样的顶层设计,还是很值得期待。我们相信接下来相关措施将会得到逐一细化、落实。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就业观念的变化,灵活就业或将成为主流就业方式,成为未来就业的趋势。只要足够重视,每次的一小步都将是2亿灵活就业者获得保障的一大步。在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当下,国家以及各地方和众多企业都在运用灵活的思维盘活就业市场,竭力加强政策储备、行业监管,为灵活就业减去“灵活”风险,让减负、稳岗、就业多“箭”齐发。